張靜,女,1977年12月生,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1996-2000)、清華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2003-2006)、複旦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2008-2012)、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2012-2014)。曆任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國家重點學科講師(2014-2017)、副教授(2017-2022)、教授(2022年至今),博士生導師(2023年至今)。
目前兼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小說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小說研究》輯刊副主編。
論文發表于《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比較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學術期刊。出版專著《雪萊在中國(1905-1966)》(北京大學出版社)。
獨立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與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七批特别資助項目。目前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世界文學基本文獻整理、多元譜系與觀念重塑”子課題負責人。
作為主講人參與的課程《中外文化比較與思辨》獲第二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排名第二),作為課程主要建設人參與的《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中外文化思辨與思政系列本科課程的教學創新與實踐》獲2022年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二完成人)。
主要研究方向為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20世紀漢譯文學、中外文學關系以及世界文學研究。
專著:
《雪萊在中國(1905-1966)》(45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入選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推薦書目。英文版獲得2024年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立項。
主要論文(均為獨立作者):
1.《“将普羅密修斯重生在中國文字中”—以邵洵美譯雪萊<解放了的普羅密修斯>為中心》,《文藝研究》2022年第8期
(第十二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入圍篇目)
2.《各有偏愛的選譯——1937-1949年間中國詩壇對雪萊的譯介》,《文學評論》2021年第1期
3.《基于同情的浪漫認同——論雪萊傳記在20世紀20-40年代中國的接受》,《文藝研究》2020年第5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轉載2020年第9期)
(第十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入圍篇目)
4. 《“恃才的文學青年”:論七月派詩人方然的雪萊譯介》,《現代中文學刊》2022年第5期5.《革命浪漫主義話語下的詩歌譯介——“十七年”文學翻譯中拜倫與雪萊地位的轉換》,《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22年第3期
(《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轉載2022年第8期)
6.《新文藝青年眼中的雪萊——以民國校園刊物中的譯論為中心》,《中國比較文學》2018年第2期
7.《雲之歌不複作矣:論葉中泠的騷體譯詩<雲之自質>》,《文藝争鳴》2017年第8期
8.《詩的現代意義何在?——雪萊<為詩辯護>在中國的反響》,《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年第7期
9.《“人生藝術化”與“藝術人生化”:<創造季刊>對雪萊形象的再造》,《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4年第3期
10.《“無抵抗的反抗主義”與“最希臘的英詩人”:周作人眼中的雪萊》,《中國比較文學》2013年第2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
11.《初識浪漫:清末民初中國作家眼中的雪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第3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2012年第8期全文轉載)
12.《雪萊文學形象的建構:以1908-1937年的英國文學史為例》,《中國比較文學》2012年第1期
13.《回歸文學性:當代比較文學與方法論建構——“第10屆中國比較文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讨會”綜述》,《中國比較文學》2011年第4期
14.《一個浪漫詩人的偶像效應——二三十年代中國詩人對雪萊婚戀的讨論與效仿》,《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9年第2期
15.《自西至東的雲雀——中國文學界(1908—1937)對雪萊的譯介與接受》,《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