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舉辦“世界文化多樣性與交流互鑒:國際比較文學論壇”

發布者:肖文鑫發布時間:2023-04-13浏覽次數:282

我國的新文科建設既要做到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又要做到深入研究外國語言和外國文學,包括翻譯、比較、交流、互鑒等,充分認識到世界文化多樣性與交流互鑒的重要意義。比較文學曆來注重開展跨學科、跨文化的人文研究,在新文科知識體系的生産過程中擔負着标杆性的引領作用,時代因而呼喚廣大國際比較文學學者積極參與新文科建設。有鑒于此,4月7日至9日,“世界文化多樣性與交流互鑒:國際比較文學論壇”在我校徐彙校區成功舉行。



本次會議由中國比較文學學會、上海師範大學聯合主辦,bevictor伟德官网、上海市國際比較文學創新團隊、《國際比較文學(中英文)》期刊編輯部聯合承辦。論壇邀請了來自美國俄勒岡大學、美國凡薩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美國拉法耶特學院、美國華盛頓與李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德國波恩大學、澳洲國立大學、韓國崇實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複旦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樹仁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青島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汕頭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大連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江西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溫州大學、北京體育大學、蘭州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湘潭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南京大學、遼甯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通大學、浙江外國語學院、上海大學、台州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安徽大學、四川文理學院、德州學院、湖北第二師範學院、上海海洋大學、黔南民族師範學院、東南大學、嶺南師範學院、南京林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中國科協、南京師範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安工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延邊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吉林大學、江西省社會科學院、西北大學、天津科技大學、重慶大學、内蒙古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青島濱海學院等8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40餘位專家學者,共同圍繞“世界文化多樣性與交流互鑒”主題展開深入研讨。



論壇開幕式由《國際比較文學(中英文)》期刊主編、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紀建勳主持。他首先引用林徽因的詩歌《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作為開場白,對參與論壇的衆多專家學者在美麗的四月天來到上海表示熱烈歡迎,然後介紹了《國際比較文學(中英文)》期刊從1983年的前身《文貝:中國比較文學英文學刊》發展至今的過程。随後,由張輝、董麗敏、潘黎勇、劉洪濤四位與會嘉賓先後緻辭。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大學張輝教授從“記憶”和“遺忘”的角度點明了本次論壇中有關“文化多樣性”與“文明互鑒”主題,并誠摯邀請與會學者們參與《中國比較文學文庫》系列叢書的征稿活動。上海師範大學社科處處長董麗敏教授代表學校在緻辭中指出,本次會議議題既聚焦了新文科知識體系生産,又讨論了比較文學研究的方法論構建,對比較文學學界具有重要意義,并向各位專家學者對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建設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bevictor伟德官网黨委書記潘黎勇代表bevictor伟德官网緻辭,他介紹了bevictor伟德官网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以及學科建設、教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情況,并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教學研究分會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劉洪濤教授在緻辭中指出了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作為國家重點學科的深厚底蘊和強大實力,向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創新團隊對學會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并借此機會表達了對學界泰鬥孫景堯老先生的深切緬懷與尊敬。



圍繞“新文科知識體系的生産”這一主題,本次論壇組織了兩場主旨講壇。共有五名主講人圍繞新文科建設和各自的講題進行報告發言,十四位與談人參與研讨。第一場主旨講壇由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副主任王宏超教授主持,波恩大學終身教授、汕頭大學特聘講席教授、著名漢學家、翻譯家、作家顧彬教授首先發言。顧彬先生發表了以《當“譯者”遭遇“作者”——寄生蟲嗎?》為題的主旨演講,結合自身多年翻譯中國文學的經驗及認識,對譯者的地位問題提供了獨到的見解和啟發。他旁征博引、鞭辟入裡地指出,譯者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譯者不僅是作家、評論家,也是演員;作者并不創造世界文學,譯者才創造世界文學。顧斌教授的演講引起了現場聽衆的極大共鳴和熱烈讨論。随後,複旦大學/哈佛大學文學雙博士、曾先後任教于美國歐柏林學院、香港科技大學,現為複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陳建華以《當“境界”遭遇“再現”——從梁啟超到王國維》為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指出梁啟超和王國維分别通過佛學和康德哲學發現與诠釋“再現”概念,由此展開了對他們文論中的“境界”與“寫實”關系的分析,進一步揭示了晚清知識分子在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掙紮、妥協與創造性貢獻。本場講壇的7位與談人美國凡薩大學教授都文偉、澳洲國立大學副教授範聖宇、青島大學特聘教授李昌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吳曉樵、紐約州立大學副教授陳丹丹、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劉燕等專家針對兩位學者的講題進行了交流探讨。



“新文科知識體系的生産”第二場主旨講壇由上海師範大學日語系郭勇教授主持。美國俄勒岡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主任、《國際比較文學(中英文)》編委王宇根教授以《比較詩學的審美與曆史圍度——跨文化語境和視野下國别文學研究的挑戰與可能》為題,對國别文學研究在跨文化語境下的審美與實踐意義進行了叩問和思考。劉洪濤教授發表了題為《徐志摩的國際傳播及其對文明互鑒的意義》主旨報告,對徐志摩的國際傳播的樣态與内涵進行了歸納考察,指出其對中西文明互鑒的重要意義和對世界文學這一概念的全新啟發。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外國語大學高潔教授發表了以《日本詩壇巨擘與謝野寬筆下的民元上海》為題的主旨演講。她通過梳理日本明治時代詩人與謝野寬短暫的上海體驗及其對上海的記錄,揭示了當時日本人普遍的中國觀,即自诩身為文明國家國民而對中國産生的優越感。随後,本場講壇的與談人安徽大學劉雲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任大援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韓振華教授、江西師範大學唐偉勝教授、天津師範大學呂超教授、福建師範大學周雲龍教授、深圳大學黃永健教授等知名學者針對以上專家的發言進行了交流探讨。

下午的大會共設置了10場不同主題的分論壇,涉及比較文學學科建設、跨文化比較詩學、性别史、女性文學、宗教文學、跨學科研究、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現代主義文學中的物質與身體、中德文學文化交流、東亞文化圈的知識分子流動與文明互鑒、外國文學的翻譯與比較研究等多個領域。圍繞各分論壇主題,120多位學者們就彼此關心的熱點論題展開了卓越而富有成效的分享、交流與前沿研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