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慎思 明辨笃行——鐘翀教授的故事人生

發布者:邵明傑發布時間:2019-12-26浏覽次數:362

12月25日中午,bevictor伟德官网“人生導師”系列沙龍于徐彙校區文苑樓904會議室舉行。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鐘翀教授應邀做客沙龍,為學院本、研學生分享其個人求學經曆和治學經驗。沙龍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陳重來主持。

  

【主講嘉賓介紹】

鐘翀,日本京都大學博士,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博導,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曆史地理學科負責人。研究領域為曆史人文地理,主要方向為聚落曆史地理、區域曆史地理與曆史文化地理。先後承擔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青年人文社科、上海市哲社基金等科研項目。同時擔任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城市地圖研究中心”“中國城郭都市諸相與城市曆史形态學”工作坊召集人。至今已出版專著、編著、譯作、古籍點校本等10種,論文及各類譯文、随筆等70餘篇。曾獲中國地理學會“青年優秀論文獎”(2005年)、上海市曆史學會學會獎(2009年)、華東地區古籍優秀圖書獎(2012年)、上海市哲社優秀成果一等獎(2018年)、中華優秀出版物獎(2019年)等。


鐘翀教授以互動遊戲開啟沙龍,每位同學自報姓名和家鄉後,由鐘教授猜其所屬省市區。個别同學報出的地名較為生僻,鐘教授迅速回應,赢得在場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歎。鐘翀教授由此提出,博聞強記是人文學科研究的必備技能。談到沙龍主題,曹聚仁先生晚年有一部回憶錄《我與我的世界》,鐘翀教授與曹聚仁先生同鄉,對曹先生有深深的敬仰,借用為題,希望通過回顧個人過往經曆,對在場同學有所啟示與借鑒。

  

  

從幼年讀書到進入研究領域,鐘翀教授細述個人求學與工作經曆。對于文理分科、考研選擇等人生重大轉折點,他笑談曲折與遺憾,分享收獲與體悟。首先,要沉心靜氣博覽群書。“不讀書或者隻讀了幾本書,在研究中就很容易沒有後勁。”讀書的益處是潛移默化的,不要僅僅局限于能從書中直接獲得多少知識。鐘翀教授以自己為例提到,“儒勒·凡爾納是大探險時代中後期的科幻小說作家,他實際上是一位博物學家,對地理有着深入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他勾起了我對探索空間、景觀地理的興趣。”

其次,問題都有兩面性,要多從積極方面審視過往經曆。鐘翀教授自嘲當年選擇理科是“誤入塵網中”,“可能是80年代末普遍的風氣,理科讀不上的人才讀文科。其實當時我所有的文科都比理科好,但還是選擇了理科,這一步我也不知道是走對了還是走錯了。”但他不認為讀理工科的幾年時間是完全無意義的,相反這一段經曆也是人生的寶貴财富。“任何事情,你正面地、積極地看,善于總結,總是有正面的東西的。”

再次,人貴有自知之明,要懂得揚長避短。鐘翀教授說自己的優點是擅長長期記憶,在研究方面基本是“挖根法”。“我要先把周邊問題都弄清楚,才能集中精力研究核心問題。這樣看來,相比高中教學課程多、節奏快的特點,我更适合研究生教育,适合做研究。對我來說,我知道我要做什麼,那麼有些事我就懂得‘踩刹車’,這就是‘學術的自覺性’。”

提問互動環節,鐘翀教授耐心傾聽同學們的疑問和困惑,給出思考和建議。

沙龍最後,鐘翀教授用三句話與現場同學們共勉:一是歌德的“生命之樹常青”,勉勵同學們在瞬息萬變的世界和社會中保持個性、活力和好奇心,去探索去實踐,去創造去改變,不給自我設限;二是漢代王充《論衡·量知篇》中的“學士簡練于學,成熟于師,身之有益,猶谷成飯,食之生肌腴”,教導同學們謹記謙遜好學,收獲更為成熟的學問和心态;三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希冀同學們在面對困難和窘境之時,能保有一些人文情懷甚至名士風度,淡看人生的潮起潮落、雲卷雲舒。

師說

“讀書的益處是潛移默化的,不僅僅局限于能從書中直接獲得多少知識。不讀書或者隻讀了幾本書,在研究中就很容易沒有後勁。”

  

“雖說我是‘誤入理工科’,但我不覺得這些經曆是無用的,從中還是獲得了不少正面的東西。很多事情你要正面地看它,不要怨天尤人,特别是年輕人。年輕人要試錯,要知道試錯,總有機會給你們來糾正。”

  

“人貴有自知之明,要能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就像周振鶴先生說要‘藏拙”,寫文章也要藏拙。”

  

“未來大家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上,肯定會遭遇各種的無奈、屈從,有時甚至陷入破帽遮顔、漏船載酒的窘境,這樣的事情在這世上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避免。但是,如果保有一些人文情懷,甚至一點名士風度,那麼,詩和遠方将是你一生隽永恒久的伴侶。”


青年說

  

鐘翀老師在沙龍中給大家講述了自己的成長和求學經曆,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鐘老師循着自己的興趣一步步地成長:從中小學時對地名的熟識,到憑借自己對地理的熱愛考上陳橋驿先生的研究生,再到克服困難赴日本京都大學留學,興趣的引領,加上鐘老師的敢于拼搏和挑戰自我,他在曆史地理的學術道路上走到了今天。聽了鐘老師的講述,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時候對地理和曆史的初步興趣,似乎也與鐘老師有一二分相似。然而自我反思,不僅程度上沒有達到鐘老師那樣的熱愛,而且缺了很多經典的閱讀,少了幾分拼搏的精神。鐘老師講述他的人生經曆,讓我在生活态度和治學取徑等方面得到很大的啟發,非常感謝鐘老師的分享!

——2019曆史地理學紀展鴻

  

鐘翀教授是一位非常令人敬重的老師。沙龍中,鐘老師通過一個個故事講述了他的奮鬥曆程,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課。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他從理工科跨專業順利考取曆史地理學研究生的經曆,老師備考時的努力以及受質疑時的堅毅,令我心生敬佩。我進一步了解到一位學者是如何紮實學習、如何克服困難、如何面對不公,從而最終走向成功的人生曆程。

——2019級 中國近現代史 陳召正

  

今天有幸聆聽鐘翀教授向我們講述自己的求學曆程。鐘老師是一位博學又親切的老師,他的故事讓人産生共鳴,也讓我們深受啟發。鐘老師說,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有深刻的了解,學會“藏拙”,不要着急;鐘老師幾次講到自己在日本求學的經曆都不忍細述,其間的艱辛我們無法體會,但是老師堅忍不拔、矢志不渝的求學精神卻在言談間感染着我們。這次講座對我而言受益頗多,非常感謝老師的分享。

——2018級 曆史文獻學 王振輝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們的人生路上難免會有挫折和困頓,在遭逢困境時,要能夠冷靜,相信辦法總多于困難,“保有一些人文情懷”,當雨過天晴,再回望過去的經曆,更應該學會反思和總結,從教訓中吸取經驗,努力變得成熟。無論是對待生活,還是對待學術,鐘老師的故事中都傳遞着積極的情感,激勵我在未來更加積極認真地對待學術研究,努力從積極方面看待五味雜陳的生活。

——2016級 古典文獻學 翁源

  

鐘翀教授的人生故事給我帶來很多思考和啟示,我受益良多。首先,在人生路上,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不要在渾渾噩噩中虛度光陰。人生有許多岔路口,需要作出無數選擇,如果在年輕時就随波逐流,得過且過,那麼就會“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隻有真正認清自己熱愛什麼,适合什麼,朝着那個方向上下求索,生命就會因之發出耀眼的光芒。其次,是要多讀書,博聞強記是做學問的基本素養。學文科,尤其要注重讀書與積累。讀書能鍛煉我們的思維,滋養我們的底蘊,培養我們做研究的能力。

——2016級 古典文獻學 李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