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彙報 2019年12月1日 1版 要聞 頭版報道
标題:評彈,為何能吸引海外學者癡迷研究多年
記者:姜澎
在學者看來,在上世紀發展鼎盛時期,評彈對社會和時政新聞的反應速度超出了現代人的想象,可以說是不插電時代的“新聞放送”和“流行歌曲”。圖為鐘月樵、蔣君豪、高莉蓉演出中篇彈詞《綠水灣》。1964年,這部作品被選調參加華東評彈彙演。 (資料照片)
評彈遍布中國江南地區的城市及鄉村。隻是讓人們沒想到的是,在海外,有一批學者克服吳語方言的障礙,持續關注和研究評彈許多年。在他們看來,評彈這種獨特的方言曲藝,不僅在表演藝術上有着異常魅力,也承載着曆史和社會的變遷,可以作為中國江南經濟文化研究的史料佐證。美國瓦薩學院教授、北美“中國口傳暨表演文學國際研究學會”會長都文偉告訴記者,近些年,海内外學者研究評彈說書的論文不斷增加,“每次我們舉行學術年會,收到的與說書研究相關的論文比率都很高”。
研究評彈的海外學者中,不少人不僅懂吳語方言,還能唱上一段
“中國口傳暨表演文學國際研究學會”于1969年由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與一些知名學者在美國創立,學會成員來自世界各地。“海外關注并研究評彈的學者比我們想象的要多。”都文偉舉例說,這一領域,活躍在當今的北美學者有羅愛儒、石清照、馬克·本德爾、何其亮等,年長的則有蘇珊·布蘭德(中文名“白素貞”)等,他們已經出版了多部評彈與說書藝術的研究著作。
要研究評彈,必須懂得吳語方言。令人驚喜的是,這些海外學者中,有些專注于研究說書文本,有些則克服了語言障礙,甚至自己就能唱上一段。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教授馬克·本德爾就是其中之一。他曾花了兩年多時間跟随評彈團“跑碼頭”,從最初需要對着文本請人翻譯,到後來自己也會說唱。
不插電時代的“新聞放送”和“流行歌曲”
評彈在大衆的理解中就是說書。◆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一把三弦琴、一把琵琶,一兩個人就可以說上幾個小時,撐起一個書場三個月到半年的“台面”。
民間的說書從宋代其實就有了。同樣是講故事的戲劇,直到元代才開始有完善的劇本。由于評彈不受劇本、道具、舞台等的限制,對于社會事件的關注與反應往往比戲曲要快。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曆史系教授何其亮告訴記者,海外學者中有一部分關注評彈本身的唱腔、唱調以及文本的藝術價值,更多則是從人類學或社會學的角度來研究評彈與社會、曆史之間的關系。
何其亮關注的是評彈說唱新聞的功能。在他看來,在上世紀發展鼎盛時期,評彈對社會和時政新聞的反應速度超出了現代人的想象,可以說是不插電時代的“新聞放送”和“流行歌曲”。
比如,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蘇州評彈在上海開始走向輝煌,那時,幾乎所有能在報紙上找到的社會新聞,都能在評彈的彈詞中找到。曾經轟動一時并在多個劇種中出現的“黃慧如與陸根榮”事件,就是最先在評彈的彈詞中出現;而且在不同時期,評彈藝人對于此事的彈詞處理都不一樣。何其亮說,其中一些評論可以和當時魯迅、瞿秋白等人發表在報紙上的評論對應起來看,非常有意思,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變化。
評彈這種記錄曆史的功能,在評彈藝人的口述實錄中也得到了印證。知名評彈表演藝術家、蘇州評彈團副團長金麗生提到,過去評彈藝人帶徒弟是不給劇本的,而是讓徒弟們在現場聽,一邊聽一邊學,掌握各自拿手的“本子”。他師從評彈名家李仲康學習時,就是如此。“老師說書場場爆滿,我都是站着邊聽邊學。這樣的好處是,彈詞一輩子忘不了,輪到我自己表演時,可以随時就現場情況和當時的社會熱點及時調整。”
評彈将“轉換”理論運用到了極緻,有非凡的藝術價值
評彈的表演藝術也吸引了一些戲曲理論研究者的目光。他們認為,評彈的魅力在于,它非常神奇地将一些西方表演理論運用到了極緻。
評彈“忠粉”馬克·本德爾就認為,源自西方表演藝術的“轉換”理論在評彈中有着相當廣泛的運用,這在西方藝術形式中也不多見。本德爾說:“評彈不需要布景、道具,隻靠演員彈唱,把說、唱、演融為一體,還能與觀衆随時互動,可以說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實現了最豐富的藝術轉換。”
本德爾發現,在“跑碼頭”轉場的過程中,評彈藝人會對作品不斷修改、不斷完善,以契合他們駐場地的聽衆需求。而評彈團隊在駐場期間,會考察當地的風土人情,并根據演出現場的情況随時改編彈詞中的細節,比如将某個特殊的聽衆納入到彈詞中去。“這是中國評彈藝術獨有的特點,評彈藝人永遠在創作。”本德爾說。
也正是因為這種常唱常新的創作狀态,使得評彈文化滲透到江南的每一個角落,與江南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
雖說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誕生并依附于一定的社會環境和社會文化而存在,随着社會發展,時過境遷,這種藝術形式便不再流行了,但這是否意味着它就該被淘汰呢?對此,中外學者都表示,評彈的價值不僅在于這一藝術形式,更在于它本身所蘊含的藝術特色和承載的江南文化,不僅值得傳承,更值得研究。
近日,由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唐力行領銜的搶救性文化工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評彈曆史文獻資料整理與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海外學者對評彈的研究發現會作為研究成果保存下來,為人們研究江南文化提供一種新思路。
鍊接地址:http://dzb.whb.cn/2019-12-01/1/detail-66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