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應我校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的邀請,華中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中美詩歌詩學協會(CAAP)執行理事羅良功教授,為我校師生帶來了一場名為“詩歌聲音與美國文學獨立:惠特曼的聲音詩學”的專題講座。講座由陳紅教授主持,朱振武教授、王青松副教授以及校内外部分師生出席聆聽。
羅功良教授首先對惠特曼的生平進行了簡要介紹,并以惠特曼在美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為切入點,指出,現有對惠特曼詩歌的研究大多強調其詩歌文字的意義層面,而包括聲音在内的文字的物質屬性卻被忽視。羅教授援引惠特曼《我聽見美國在歌唱》和《自我之歌》等作品中的詩句具體分析了詩人如何通過聲音構建美國民族性。羅教授認為,惠特曼詩歌中所凸顯的聲音是美國自己的聲音,是美國普通民衆的聲音,同時也是美國英語中最具民族性和詩意的成分,這類聲音不僅表征美國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積極昂揚的精神面貌,還折射出美國的民族文化特質與社會認同,惠特曼正是通過在詩歌中有意識地運用這類聲音才開創了與英國和歐洲詩歌傳統截然不同的詩歌道路。
羅功良教授首先對惠特曼的生平進行了簡要介紹,并以惠特曼在美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為切入點,指出,現有對惠特曼詩歌的研究大多強調其詩歌文字的意義層面,而包括聲音在内的文字的物質屬性卻被忽視。羅教授援引惠特曼《我聽見美國在歌唱》和《自我之歌》等作品中的詩句具體分析了詩人如何通過聲音構建美國民族性。羅教授認為,惠特曼詩歌中所凸顯的聲音是美國自己的聲音,是美國普通民衆的聲音,同時也是美國英語中最具民族性和詩意的成分,這類聲音不僅表征美國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積極昂揚的精神面貌,還折射出美國的民族文化特質與社會認同,惠特曼正是通過在詩歌中有意識地運用這類聲音才開創了與英國和歐洲詩歌傳統截然不同的詩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