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唐代城市與社會”學術工作坊在文苑樓708會議室舉行。北京師範大學甯欣教授以“從《李娃傳》走進城市社會的舞台”為主題,從唐代傳奇小說《李娃傳》中“才子”與“佳人”的愛情故事入手,揭示小說背後所反映的唐代社會生活、城市空間、人才評價标準的變遷,并對比了漢長安城、北魏洛陽城、北宋汴梁城和唐代長安城的城市中心與坊市界線,再現了唐代的城市結構。首都師範大學閻守誠教授進行了題為“自然災害與中國古代社會”的主題發言,他對我國古代自然災害的特點進行了概括,認為自然環境、自然災害與古代社會之間互動頻繁,中國古代社會的防災與救災措施在政治、經濟、軍事、民族、文化、習俗等各個方面都有着充分的體現。
與談人張劍光、湯勤福、陳勇、張安福、陳大為教授分别就唐代城市與社會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讨論交流,他們認為以揚州為代表的江南地區受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更加容易突破坊市界線,但以長安為代表的中央城市的突破才是“坊市界線”真正的突破,另外,從文學和自然地理角度進行曆史研究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