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至28日,由bevictor伟德官网世界史系、上海市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建設基地“人類曆史重大理論問題話語體系建設”主辦,上海師範大學光啟國際學者中心協辦的“20世紀以來的中外史學理論及話語體系學術研讨會”在我校徐彙校區西部會議中心召開。因疫情防控的需要,本次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曆史研究》《光明日報·世界史版》《史學月刊》《史林》等刊物負責人、專業編輯、相關新聞媒體記者相聚一堂,線上與現場參會人員達300餘人,會議正式代表90餘人共提交論文73篇。與會代表圍繞着唯物史觀與20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史學話語體系、20世紀以來中國傳統史學話語體系的現代轉化、20世紀以來域外史學理論及話語體系的流變、以及20世紀以來中外史學交流與話語體系建設等主題展開熱烈研讨、相互評議和學術交流。
在會議開幕式上,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陳恒教授、中國社科院世界曆史研究所原所長、上海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于沛研究員和上海市世界史學會會長、複旦大學曆史學系向榮教授分别發表了熱情流溢的大會緻辭,對會議的召開表示了祝賀并提出了希望。20世紀以來特别是今天21世紀最初的二十年,是現代曆史學大發展、大繁榮的世紀。20世紀下半葉以來,新文化史、微觀史、情感史和環境史異軍突起,大大推進了國際史學在廣度深度上的發展。從史學理論與史學實踐的關聯、從中外史學文化交流的現狀與未來、從中國特色三大學術體系的建設要求看,20世紀以來中外史學理論及話語體系建設問題則顯得非常必要和具有意義。開幕式由我校世界史系梁民愫教授主持。
在第一階段大會主題報告階段,複旦大學曆史學系張廣智教授、上海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于沛研究員、複旦大學曆史學系向榮教授、中國曆史研究院曆史理論研究所吳英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張越教授和上海财經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徐國利教授等六位專家學者,分别在現場、線上作了專題報告。大會第一階段主題報告由《曆史研究》雜志社社長、副主編焦兵先生擔任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王華教授和上海師範大學曆史系陳勇教授擔任評議人。
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是會議小組專題發言與交流時間。在分組讨論環節,與會代表圍繞着“馬克思主義史學與唯物史觀”、“空間、話語與曆史書寫”、“中東史學:民族性與現代性”、“傳統、知識生産與範式轉型”、“情感、藝術與叙事”、“曆史記憶與曆史表現”、“學術網絡與話語體系”、“馬克思主義、文化與社會”、“民族、地方性與全球性”、“曆史學的跨界”、“後現代主義與曆史哲學的未來”等十二個重要議題與關鍵詞進行了專題報告和相互評議。
28日下午上半場,會議第二階段大會主題報告上,南京大學曆史學院陳曉律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施誠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鄧京力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全球研究中心嶽秀坤副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所長郭長剛教授、上海師範大學曆史系陳勇教授、上海師範大學世界史系黃豔紅教授等七位專家學者在現場、線上分别作了專題發言。我校世界史系裔昭印教授擔任大會研讨主持人,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劉爽研究員和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張越教授擔任評議人。
28日下午下半場是大會總結與閉幕式環節,由《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主編、《婦女與性别史研究》副主編、世界史系教授洪慶明主持。在十二個小組代表逐一做了小結彙報之後,梁民愫教授對會議研讨與交流進行了簡要總結,認為這次學術研讨會,專家學者發表了研究新成果,增進了學術友誼,貢獻了思想智慧。就大會主旨和基本目标而言,會議既是進一步研讨和交流這些年來國内外的史學理論研究成果,也試圖借助世界史學科研究的新契機和新時代,從史學理論的反思與史學實踐的深度上,助力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特别是話語體系建設和曆史學的繁榮發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學術時代與社會語境中,本次大會專家學者的論題豐富多元,研究視野寬闊,論文質量較高,學術交流富有價值,既有傳統研究領域的延展,也有對曆史知識合法性、史學意義及曆史當下性的反思,這些無疑有益于曆史學的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不斷創新與重新認識。“20世紀以來的中外史學理論及話語體系學術研讨會”在美好願望和濃烈願望氛圍中完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