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與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再續新緣,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順利舉辦2021年第二屆“上海—吉隆坡雙城國際會議——以人為本的城市優先轉型理念”。我校校長袁雯教授作開幕緻辭,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教授作主旨發言。來自中國和馬來西亞的兩國學者圍繞城市遺産和保護、城市建築和更新、城市交通和環境、城市治理和貧困、城市規劃與未來等主題,展開了廣泛和深度的學術交流。
袁雯在緻辭中指出,吉隆坡和上海作為亞洲的兩座國際大都市,從近代到現代的發展都有諸多的相似之處。近代上海與吉隆坡崛起和發展都受益于濱海地理優勢及優越的周邊環境,多元多樣的族群、宗教、文化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促成了城市的繁榮和社會的發展。相信無論是吉隆坡還是上海,在“多元、開放、包容、進取”的海洋文明影響下,在“以人為本”的城市治理與轉型理念下,都将有着美好的前景。
遵循以人為本的城市理念,促進更加和諧的城市發展
蘇智良教授發表了題為《當代上海發展,如何更加和諧》的主旨演講,他認為當代上海發展的重要起點是1990年浦東改革開放,上海已高速發展了40年,并跻身于全球城市系列。2019年以來,上海盡管像其他城市一樣,遭遇了新冠疫情,但總體仍在平穩發展。蘇智良分别從上海的集裝箱吞吐量、空港起降的國際航班數量、金融業發展、五大新城建設、黃浦江和蘇州河步道建設、上海軌道交通建設、上海的精準抗疫等方面介紹了上海近兩年的快速發展。同時,蘇智良也指出了城市發展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例如如何縮小城市和農村養老金的差别,改善政府的執法方式與人文關懷等。蘇智良認為:“世界上偉大的城市,不是因時代的變遷而實施變革,而是充分理解變革的重要性,首先自我變革成為示範領導城市。我希望上海和吉隆坡都能夠成為這樣的示範領導城市。”
上海社會科學院萬勇教授認為城市形态是城市聚集地産生、成長、形式、結構、功能和發展的綜合反映。上海有海納百川的包容性,有面向世界的開放性,有古今中外的豐富性。所有要素的碰撞和交融,形成了上海這座城市特有的功能和品格,并反映到這座城市的形态演進上來。經過分析和文獻參考,萬勇提出上海城市形态演進的十個階段,提煉了上海空間發展的特點:江河主軸,一路向海;全層發展走向開放;多元發展,異質交織。未來上海的發展将以更加廣域的視角、長遠眼光、戰略思維進行展望和謀劃。
馬來亞大學哈希姆(Helena Hashim)博士通過馬來西亞曆史城市街區建設來分析場所營造的影響。場所營造的概念是起源于1970年代,對于馬來西亞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場所營造其實就是去創造有品質的場所,讓人們在這裡生活、工作、玩耍、學習。吉隆坡嘉美克清真寺與馬六甲河畔步道建設是文化遺産和場所營造之間和諧共生的典型案例,良好的規劃使其達到在文化和商業上的共赢。
上海師範大學王元副教授指出,20世紀的城市發展近乎一種“文化毀滅”,在過去的100年當中有大約50%的人類曆史文化遺産被清除掉了。文化遺産是調節城市文化生态的關鍵要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産,應該從當代人和子孫後代的利益考慮,予以承認和肯定。平衡的文化生态是一個城市最為寶貴的資源和财富,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馬來亞大學齊耶德(Zafirah Zyed)博士關注城市住房問題,通過住房連續模型記錄人們從無家可歸到擁有住房的線性過程,并讨論如何在馬來西亞如何實現連續性住房。住房連續模型直觀描述各個州和國家住房市場中存在的不同的住房細分市場,包括緊急住房、社會住房、支持性租房、私人住房。通過對樣本的調查,分析得出導緻人們無家可歸的因素,經過政府針對的對策指導,使其獲得支持性住房。實現這種住房的連續性,不同的政府機構和利益相關者都要做出貢獻。
上海大學彭善民教授探讨了城市困境兒童的社會工作服務,對國内關于“弱勢兒童”的研究進行追溯,并對“困境兒童”給出了學理定義。上海制定的困境兒童安全保護的工作操作規程,包括報告機制和應急處置的機制。委托專業的社工機構,在國家層面家庭盡責、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分類保障的基礎上,增添了專業支撐原則。通過上海的兩個案例的介紹分析強調社會工作對保護城市困難兒童的重要性。彭善民認為整個的社會工作的專業性和社會認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城市更多的支持,使得好的政策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曆史經驗啟迪城市智慧,促進人與環境友好共生
馬來西亞梳邦再也市市長羅斯蘭(Noraini Roslan)分享了該市自1967年建市以來,如何從吉隆坡周邊的小城市逐步發展變化,加入到未來國際城市的發展規劃中。羅斯蘭強調梳邦再也市的可持續發展目标 (SDG),順應聯合國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倡議,積極響應以人為本,建設具有活力、幹淨、友好的城市。通過提供良好的城市機構以及環境,讓人們更願意在這裡留下來工作和居住。秉持這樣的價值,梳邦再也市不斷提升城市管理,将建設環境友好城市、女性友好城市作為發展目标,提升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作出努力和貢獻。
上海師範大學蔣傑副教授将視角轉向歐洲,從法國巴黎拉德芳斯2015計劃的出台背景、實施情況和效果啟示進行了分析和交流。拉德芳斯地區坐落在巴黎的北部,由于地處偏遠的郊區,很長一段時間内都沒有能夠進入城市規劃的視野。1958年,法國政府希望打造一個遠離巴黎傳統市區的中央商務區,就此拉開了拉德芳斯開發的大幕。然而拉德芳斯的發展經曆也并非一帆風順,面對種種的危機和挑戰,2006年7月法國政府正式發布拉德芳斯2015計劃,給城市的再建提供了一些的啟示:如何處理市場和行政力量之間的關系;國家的生産能力、市場規模、經濟能級、開放程度等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個國家的中央商務區在全球的地位與角色;在中央商務區的發展中如何開發、管理、擴展中央商務區協調相關各方的權責和利益,也是值得其他國家思考的重大問題。
蘇州大學湯晔峥副教授以淮南鹽業集鎮體系為例,探索整體城市更新政策中的曆史基礎性基礎設施和生态網絡。湯晔峥認為都市邊緣區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的根本性的轉變引發了一系列的新的城市問題。這就需要政府制定一個統一、綜合和跨尺度的戰略,通過城市更新和國土空間的平衡來實現公平效率和有質量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景。國家政府因素、自然環境因素、曆史文化因素決定了鹽業城市、領土和景觀系統的獨特形式。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快速地城鎮化給傳統的鹽業的沿海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濱海地區的發展,2009年江蘇省政府制定了江蘇省沿海地區的發展規劃。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有三個行動策略分别是生态優先視角的環境保護與修複;利用曆史和景觀資源作為更新動力;利用和複興曆史城鎮。并提出了三條相關國土和城市跟新戰略中的行動路線。
馬來亞大學德伯聰(Teh Bor Tsong)博士關注《在後疫情時代恢複我們的城市》。疫情給馬來西亞造成了極大的沖擊,目前全國有200萬的确診病例,占總人口的6%,這意味着100個人當中就有6個人被确診新冠。首都吉隆坡的經濟嚴重受挫,因此制訂了長達20年的城市再生計劃。德伯聰制定了評價标準對城市在建的三個案例進行分析,劃分出符合、中度符合、符合性較弱的方面。最後得出結論,将會在未來幾十年當中,更多地關注到這些執行較弱的标準,讓後代的生活可以更加可持續。
馬來亞大學哈希姆(Noor Hashim)博士認為城市化正在助推肥胖症,她“從什麼樣的城市環境推動了肥胖症情況加劇”這個問題出發,深入剖析随着馬來西亞城市化的深入,但基建缺失、飲食快餐化、健身觀念缺失等問題的存在使得馬來西亞的人民面臨着日趨嚴重的肥胖症。哈希姆提出要建立标準化的公共衛生實踐,以降低持續增長的城市肥胖率。
科技點亮城市的未來,創新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上海行政學院劉中起教授通過研究上海交通治理停車難的問題,探索城市基層政府職能轉型,提高服務型政府效能。劉中起提出潮汐式停車、智慧停車、共享模式三種模式,展現了科技創新帶來的停車便捷方式。上海正在進行城市數字化轉型,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把很多的傳統的産業,用現代數字的技術适應新常态和新業态。大數據時代怎麼樣運用大數據來賦能城市治理過程,形成超大城市的精細化治理模式是值得深入思考問題。在治理過程當中運用技術,通過數據來賦能治理的城市管理者,提高效率。同時,通過這種賦權讓整個城市的市場、企業、志願者、居民、市民都能夠有效參與進來。
上海師範大學邢海燕教授探讨了大數據、區塊鍊和智慧城市的應用,以及如何以大數據區塊鍊為基礎進行社會治理,實現社會扶貧和打造智慧城市。同時,邢海燕指出目前數據時代面臨的問題,包括數據融合的困難、建設成本較高、發展共識不足、隐私和數據安全問題等。邢海燕認為科技具有向善的一面,同時也對人類構成了困難,未來需要更加細節的研究,解決相關的問題。
馬來亞大學薩庫姆(Sarly Sarkum)副教授通過馬來西亞建築行業綜合碳測算來分析建築對全球變暖造成的危害。根據建築報告,建築物造成了40%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此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發布了淨零排放計劃,馬來西亞也加入其中。碳的測量是非常複雜的,需要不同的學科和數據參與其中。通過馬來西亞淨零排放評級系統,可以評估的碳排放表現和能源消耗表現,考核減碳措施的成效,從而針對性的減排。
上海師範大學朱軍副教授探讨了媒體文化的虛拟的空間和城市空間如何進行互動。在新媒體時代,每個個體就是一種微文化,微文化使得人們對于地方有了重新的理解。新媒介制造了消費主義的鏡像帝國,同時微文化強化了地方主義的信仰,制造了地方和空間之間越來越深刻的矛盾。這個二元矛盾通過粉絲文化、原教主主義思潮,甚至網絡恐怖主義來彰顯出來,并且由新媒介傳播放大,制造了兩極化的正反的形象。
上海師範大學趙佳林講師的研究探讨了職業興趣作為人們電子遊戲活動的預測因素。趙佳林首先提出了不同類型的職業興趣與人們遊戲活動之間的潛在關系,并通過在一款流行的多人在線戰場遊戲《國王榮耀》中進一步驗證了其假設。研究發現,藝術興趣類型與魔術師在遊戲中的使用呈正相關(魔術師表演的魔術具有美麗的視覺效果);現實主義的興趣類型與遊戲中使用戰士、防禦者和刺客(需要高水平的操縱技能)呈正相關;社交興趣類型與遊戲中支持者的使用(他們通過親社會行為支持團隊)呈正相關。研究結果強調了職業興趣在理解人們的電子遊戲行為中的重要性,并為積極的遊戲設計以及與電子遊戲相關的咨詢和幹預提供了有價值的指導。
上海師範大學在“以人文本”的城市治理和轉型過程中,也積極發揮了自身的作用。上海師範大學的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自2004年成為中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以來,緻力于城市曆史、社會、文化的研究,先後與各國名校一起主辦了上海與紐約、上海與倫敦、上海與東京、上海與巴黎、上海與香港、上海與溫哥華、上海與吉隆坡等雙城學術研讨會,獲得巨大成功。2019年7月,該中心與馬來亞大學共同舉行了第一屆“都市化與都市文化”吉隆坡—上海雙城國際研讨會,成功的交流加深了上海師範大學與馬來亞大學之間的友誼,并促成了後續的師生交流項目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