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劇學院藝術學理論研究中心王雲教授暢談“正義與義”

發布者:樊霞發布時間:2018-11-08浏覽次數:72

117日,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上海戲劇學院藝術學理論研究中心主任王雲教授在文苑樓1405會議室帶來了一場題為“正義與義:歐洲對《趙氏孤兒》核心價值觀的重構”的講座。講座由我院劉耘華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王雲介紹了《趙氏孤兒》在歐洲的流傳狀況。它是最早傳入歐洲的中國戲劇,也是十八世紀唯一在歐洲上演的中國戲劇。發展到今天,《趙氏孤兒》已經擁有了大量的西語譯本。王雲選擇了最有代表性的兩個譯本,一個是1755年法國伏爾泰的《中國孤兒》,一個是2012英國劇作家詹姆斯·芬頓的《趙氏孤兒》。兩位劇作家都對《趙氏孤兒》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因為他們無法理解程嬰舍子救孤的的行為。


王雲指出,這涉及到西方與我國對“義”的理解不同。在我國,“義”常常與“仁”和“禮”聯系在一起,并為它們所規範。廣義的“義”是雙向的,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而狹義的“義”則更強調下對上的義務,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漢以後,狹義的“義”成為對“義”的正統解釋,漸漸形成了以“禮”為内核,以“義”為标識的價值觀。在這種價值觀下,舍子救孤的事情就不難理解了。而西方的“義”則是“正義”,由得所當得和平等兩大要素組成。得所當得的理念來自古希臘,平等的概念主要來自基督教,後世西方的“正義”繼承了這樣的思想。因為“義”與“正義”的不同,所以引起了兩位劇作家對《趙氏孤兒》的改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