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聞網 | 蘇智良:初心之地漁陽裡

發布者:邵明傑發布時間:2021-05-28浏覽次數:126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2021年5月27日

标題:蘇智良:初心之地漁陽裡


【主講人】

蘇智良,市委講師團黨史學習教育專家宣講團成員,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國共産黨在上海誕生,具體來說第一個黨組織的誕生地就是漁陽裡,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也在那裡誕生。

法租界西門區與漁陽裡街區

上海近代有兩個租界,租界當然是侵犯中國主權的存在,但是革命卻可以利用租界發動起來。1914年,法租界利用袁世凱鎮壓革命黨之機,以“法租界不得用作反抗袁世凱政權的根據地”和“不得成為革命黨人的隐藏地”等兩條空洞許諾,輕易換得北洋政府對上海法租界第三次擴界的許可。這樁“一本萬利”的交易,不僅使法租界獲得了6倍于前的土地,同時也使上海縣城以西的大片土地,脫離中國政府的管轄,進入了法租界公董局的管理範圍。法租界從黃浦江向西一路擴張到徐家彙,這個新街區即是“西門區”。1915年至1920年,為開發這一地區,首先啟動規模龐大的築路計劃,其次是造石庫門來出租。西門區交通便利且房租低廉,聚集了一批青年知識分子,中國共産黨後來就誕生在這一區域内。

老漁陽裡2号建于1912年,坐北朝南兩層磚木結構,共8幢。“漁陽”實際是一個古地名,地處北京密雲區,中國古人包括杜甫也寫過一首詩歌名為《漁陽》。當初因為開發商是北方的,就把這個地名帶到了上海。

1920年1月29日,陳獨秀乘坐外國船到達上海以擺脫北京警方的監視。同年4月,陳獨秀入住老漁陽裡2号,因此這裡成為了“陳公館”,建黨活動在此展開。陳獨秀原為《新青年》的主編,老漁陽裡2号的一樓也是《新青年》的編輯部。包惠僧回憶:“樓下的堂屋裡堆滿了《新青年》雜志和新青年社出版的叢書。”陳望道、沈雁冰、李漢俊等參加《新青年》編輯的人,也常在此辦公或居住。

1920年6月,第二次從北京來上海的毛澤東前往老漁陽裡2号陳獨秀寓所,共同探讨馬克思主義信仰。毛澤東回憶說:“在那裡我再次見到了陳獨秀。我第一次同他見面是在北京。當時我在國立北京大學,他對我的影響也許比其他任何人的影響都大。”當時,一大批革命者都來到老漁陽裡2号拜訪陳獨秀,例如商務印書館編譯所英文部、國文部編輯沈雁冰,他的才幹、思想和文學主張,一直頗受陳獨秀等人的關注。後經李達、李漢俊介紹,加入上海共産黨早期組織,成了中共最早黨員之一。又如李中,在陳獨秀影響下,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後來在江南制造局成為了第一位工人黨員。

國際共産代表維經斯基也曾走進漁陽裡,在了解到中國工人階級的情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情況後,認為中國已經具備建立共産黨的條件,并對陳獨秀的建黨工作給予了幫助。他還認為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無産階級集中地,是中國社會主義者的活動中心,可以公開從事宣傳活動,因此維經斯基在上海建立了東亞書記處,上海也逐漸成為了東方共産主義的孕育中心。

1920年6月,陳獨秀同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陳公培等人開會商議,決定成立共産黨組織,并初步定名為社會共産黨,還起草了黨的綱領。此後不久,圍繞着是用“社會黨”還是用“共産黨”命名的問題,陳獨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見。李大钊主張定名為“中國共産黨”,陳獨秀表示完全同意。從最初隻有五位黨員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九千多萬名黨員的執政黨,老漁陽裡2号可謂是共産黨真正的初心之地。中共一大舉辦前,中國共産黨一共有五十多人,其中幾乎一半都是在老漁陽裡2号加入中國共産黨的。

老漁陽裡2号的意義非凡,它是上海共産黨發起組的成立地,是《新青年》編輯部,它也是中共一大的籌備地、中共“中央局”的辦公地,領導着中國革命。這裡有一系列光輝的建黨活動,見證了中國共産黨醞釀建立的全過程,為黨的誕生提供了各種有利條件。

新漁陽裡6号的青年團

1920年前後,新漁陽裡6号出現了一系列革命團體,一個是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另一個是華俄通訊社。而最著名的就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是時年21歲的俞秀松,也是當初最為年輕的黨員。其次為上海外國語學社,是上海共産黨早期組織創辦的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學校。當年共産黨剛剛起步,經費困難,校長楊明齋在《民國日報》上公開刊登招生廣告,并且免學費。一個小小的弄堂,卻疊加了如此之多的紅色元素。

很多青年來到了新漁陽裡6号學習,第一位便是劉少奇,他從湖南來上海學習俄文,随後黨組織把他送到莫斯科成為職業革命家,這裡還有任弼時、羅亦農等一系列革命者。當年新漁陽裡6号的教室非常狹小,但劉少奇等人就是從這裡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1921年3月,在發起組主持下,首次紀念國際勞動婦女節,地點也是在新漁陽裡6号,因此在婦女史上,新漁陽裡6号也意義重大。直到同年4月29日,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新漁陽裡6号“紀念勞動節籌備委員會”,沒收宣傳品,學堂就此關閉。

進一步保護漁陽裡的思考

漁陽裡是中國共産黨人建黨精神的發源地,需要進一步保護。老漁陽裡2号的曆史意義非凡,但現在還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新漁陽裡6号在1961年就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寶單位。同時,新老漁陽裡之間本是有一條“馬克思主義小道”貫穿其間,但随着社會發展而不得不建造住宅區和學校,小道就此被封上。一邊建黨、一邊建團,這條“馬克思主義小道”意義重大,這條道路是否可以早日打通是我們所期盼并倡議的。漁陽裡未來應被更好地保存、傳承和宣傳。希望在黨中央和上海市委的領導下,充分調研确認上海的革命史迹,給出相應的保護方案。我們團隊用了10年時間,把上海的紅色革命紀念地增加到一千處,這隻是第一步,其實還有很多上海紅色遺迹待我們去發掘。

   我們建議重要的革命紀念地要繼續建設紀念館博物館、豐富完善紀念性銘牌。已消失的建築,可通過二維碼+手機APP再現曆史信息和場景。導覽手冊和地圖可以作為普通讀者和旅遊者查考的工具,是紅色教育和紅色基地的教材。我們應該紀念革命先烈在上海的足迹,盡力開通上海的紅色文脈,把重要的曆史史迹記錄下來。


鍊接地址:http://m.shedunews.com/msite_10/con/2021-05/27/content_7071.html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