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一堂題為《行走在唐詩的街道上》的講座,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面向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喀什中學師生展開,并向上海對口支援的新疆莎車、澤普、葉城、巴楚四縣學校同步推送,深受師生好評。講座的主講人是上海師範大學曹旭教授,這也是上海師範大學“文化潤疆”大講堂的系列活動之一,由上海師範大學中文學科的上海市“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戰略團隊負責具體實施。
近年來,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積極服務國家和地區重大戰略需求,開展支邊支教、扶貧攻堅活動,團隊充分發揚學科優勢,通過支援新疆雙語教師培訓、編選“中華經典讀本系列”、開設中華經典系列講座及名師進中學課堂講解傳統文化等系列項目,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在“潤”字上下功夫,培訓優秀雙語教師
文化潤疆,關鍵要在“潤”字上下功夫,教師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上海師範大學是國家開展支援新疆雙語教師培訓的4個基地之一,是上海地區唯一的培訓點。學校自2003年開始,連年承擔這項培訓任務,累計為新疆地區培訓優秀雙語師資近1500名。
記者了解到,2015年,上海師範大學與喀什師範學校共建“喀什地區雙語教學研究中心”以來,中心兼顧教師的學曆提升和職後專業發展,打造南疆地區一流的師資培訓中心,得到喀什教師的高度評價。5年間,該中心為新疆喀什地區舉辦5次雙語骨幹教師課題研修,其中兩次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辦,三次在喀什地區雙語教研中心舉辦,近700人次喀什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上海師範大學為此準備了強大的師資陣容,先後派出9批70多人次的優秀教師赴喀什送教。
上海師範大學還與新疆喀什地區行政公署、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聯合建設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喀什中學。在喀什當地,這所具有60多年辦學曆史的寄宿制高中被稱為喀什第六中學。2018年,學校成為喀什地區國語教育全覆蓋的第一所高中學校。該校面向全地區招生,在校學生2780人,由漢族、維吾爾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等11個民族組成。在上海市援疆前方指揮部的推動下,去年4月,上海師範大學喀什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喀什中學正式揭牌,标志着上海師範大學将更好地利用基礎教育集團學校的優勢,在“大組團式”援疆總體思路的指導下,向喀什地區輸出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學校管理理念。
今年5月,上海援疆教育集團教師隊伍建設“玉蘭工程”啟動,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鄭桂華教授入選首批導師團,成立“鄭桂華工作室”。工作室根據學員發展需求,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通過“專家引領、師徒結對、崗位練兵、加壓催化、自我修煉、内外交流、課題帶動”等途徑與方法,聚焦課堂主陣地,聚焦實踐問題解決,聚焦“五環節”一緻性教學,努力達成“教育觀念有轉變,教學方法有變化,業務能力有提升”的目标。在工作室,鄭桂華指導學員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知識,通過微信群組織讀書會活動,指導學員細讀文本,學習名師課堂并做點評,開設線上專題講座。
在她看來,“玉蘭工程”的“玉蘭”既取玉蘭昂揚奮進之意,又兼取“育藍”的諧音,“育英才,培青藍”。這也是上海師範大學中文學科團隊的老師們共同的追求。
在“實”字上做文章,傳播經典以文育人
上海師範大學中文學科早有支援邊疆的傳統,上個世紀初,就先後與烏魯木齊教育學院、貴州師範大學多次合作舉辦研究生班,時任校長楊德廣教授率領中文系孫遜、孫景堯、潘悟雲等教授多次前往授課。
近年來,上海師範大學充分發揮文史學科優勢,bevictor伟德官网與上海市援疆教育集團簽署《上海師範大學中華優秀經典教育援疆項目》,由中文學科的上海市“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戰略團隊負責具體實施,使學生深度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漢語漢文化水平,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今年7月,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率隊,上海師範大學與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簽署《葉爾羌河流域曆史文化資源的研究與開發》項目協議,主要由上海市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戰略創新團隊負責實施。目前,這個項目正在有力推進。
不止在新疆,上海師範大學中文學科與貴州也結下了深厚情緣。2003年,上海師範大學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帶頭人孫景堯教授在貴州省安龍縣為中小學校長培訓講學的課間,孩子們渴望讀書的眼神觸動了他。回到上海以後,在學校的支持下,孫景堯教授帶着他的三位博士生奔赴安龍,開始了首次支教。從此,以安龍為基地,對黔西南地區布依族等少數民族村寨的天主教信仰以及多種族群間的宗教與信仰關系的考察,成為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專業研究生暑期田野作業的重要環節。在他的帶領下學科點的老師和學生走出書齋,在“調研中支教,在支教中調研”,将論文寫在祖國大地,将愛心灑滿西南邊疆。
2017年,上海師範大學中文學科創辦貴州省遵義市龍潭小學“愛心學校”,以開設趣味課堂、參與建設鄉村小學校園文化、走訪幫助貧困家庭為主要内容。至今該項目已經舉辦3期,設立愛心助學金名額18個,開設愛心夏令營課程300節,舉辦鄉村文藝演出2場,走訪慰問精準扶貧戶12戶,受益的當地學生人數超過200人。
今年11月16日,上海師範大學與貴陽市白雲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上海師範大學将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探索教育改革和創新發展的新路徑,與白雲區政府共建一所全日制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上海師範大學将以上師大附屬貴陽實驗學校為基礎,成立上海師範大學白雲基礎教育集團,打造小學到中學人才貫通培養機制。
在“深”字上下氣力,推進研究助力藏區發展
1994年7月,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新的援藏工作方法,明确由上海市和山東省對口支援日喀則地區,上海的援藏工作進入一個新階段。
響應黨和國家的号召,上海師範大學開展援藏社會服務工作,并于2015年12月成立藏學研究中心。這是華東地區第一家藏學研究機構,由中文系王雙成教授負責,主要利用東部高校先進的理念和科研優勢,切實關注藏區的現實問題,積極參與決策咨詢,助力藏區發展。
2018年7月,受教育部和國家民委委托,藏學研究中心舉辦了為期一周的“新時代民族語文應用研究創新發展專題研讨班”,就新時代民族應用研究問題、如何更好的發揮學科優勢,為民族地區的發展提供服務等問題展開深入研讨。
藏學研究中心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少數民族語言資源的保護工程,先後主持完成青海同仁、雲南德欽、四川德格等多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項目,并且和南開大學、青海藏文古籍研究會等單位合作,先後舉辦了多次暑期語言培訓班,為少數民族地區的青年教師和研究生提供民族語言文化調查、描寫和研究培訓,同時倡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和普及,積極為藏區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上海師範大學藏學研究中心師生進行少數民族語言調查
藏學研究中心同時還積極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如近代傳媒和西藏社會的變遷、藏區的語言使用、雙語教學、援藏問題追蹤調查、藏傳佛教文化文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唐卡藝術的宣傳、推廣和研究等。這些活動和研究在促進内地和藏區的溝通交流、理解包容等方面發揮着積極作用。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顔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