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錄是朱熹與其門人講學問答的現場實錄或事後追憶的纂輯,具有即時性和交互性。朱子針對南宋社會現實,诠釋經典所載聖賢之語,以口說獨語或诘難論辯的形式表達其所欲說的見解,既關注訓诂考據,又重視發明義理,主張以心明經,緻力于凸顯言說者獨立思考的問題指向和憂人憂心憂道的人文情懷。這反映了朱熹理學思想的演變脈絡、南宋社會生活及語言使用狀況。
朱子語錄的編選類分
朱子語錄有彙編本、選編本與類編本。嘉定初年(1211—1214),度正率先編刊數家所記語錄,李道傳的《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錄》則為最早的彙編本,搜集了廖德明、輔廣等33人所記筆記,刊印于池陽,簡稱《池錄》。彙編本還有刊印于饒州、婺州、徽州、建安等的《饒錄》《婺錄》《饒後錄》和《建别錄》,今僅傳有藏于我國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池錄》宋刻本7卷與明抄本11卷。選編本傳有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宋刻《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選輯廖德明、餘大雅等13人所記,按内容分為10卷編排,還有楊與立《朱子語略》、葉士龍《晦庵先生語錄類要》和張伯行《朱子語類輯略》等。類編本有黃士毅編《蜀類》《徽類》和王佖編《徽續類》,刊印于眉州和徽州,今僅傳有日本九州大學圖書館藏寶祐二年朝鮮古寫徽州本《朱子語類》。朱子語錄現通行本為黎靖德彙集各家所編《朱子語類大全》的修訂本《朱子語類》,循黃士毅創立的以類相從原則編排,同時保存李道傳采用的注明記錄人及其所聞年月的做法,鹹淳六年(1270)刊印于建昌,140卷,約200多萬字,收有朱子的100多位門人所記14295條語錄,今存明成化刻本、萬曆刻本和清康熙刻本、光緒刻本以及朝鮮曆代刻本等。
彙編本依記錄者和所記年月為序編排,從中可考門人各自從朱熹就學時間、得到的教誨及其不同風格。選編本擇選精粹,旨在體現朱子思想的主體綱領。類編本按所記内容的性質分門别類,從中可考門人間同席聽講的關系及所記同一内容的詳略異同。三者形成“現場實錄或後續補錄的原始筆記—擇要選粹—分類編排”相輔相成的承傳,諸本的取舍類分則反映了朱熹親傳和再傳弟子及後學編纂者對朱子思想的闡發與理解。
遠播東亞各國
朱熹的理學思想體系宏闊、博大精深,不僅主導我國思想界達七百多年,對文化結構、政治生活、倫理思想、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理想人格等産生了重大影響,而且跨越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宋元時傳至朝鮮、日本和越南,明清又西傳至歐洲,形成了涉及經學、史學、文學、哲學、教育、倫理及自然科學等的朱子學。
朱熹的著作傳入朝鮮後,形成了以李滉(号退溪)的退溪學派與李珥(号栗谷)的栗谷學派為代表的朝鮮朱子學。成宗七年(1467),謝恩使鄭考常攜《朱子語類》入朝,李滉撰《語錄解》,柳希春撰《朱子語類箋解》。孝宗八年(1657),鄭瀁将李滉和柳希春的注釋合編刊為《語錄解》,收釋一千多個朱子語錄中的方俗口語詞,按漢字的字數分“一字類”“二字類”“三字類”“四字類”“五字類”和“六字類”等編排诠解。顯宗十年(1669),南二星修訂重刊。今傳《語錄解》有抄本、刻本和木活字本等,韓國弘文閣影印出版為《〈語錄解〉異本六種》。此外,還有一些闡釋朱子文獻詞句及探究義理的綜合著述,如宋時烈《朱子大全劄疑》《朱子語類小分》、李縡《朱子語類抄節》《朱子語類要略》、河謙鎮《朱子語類節要》、李宜哲《朱子大全劄疑後語》《朱子語類考文解義》、白鬥镛《注解語錄總覽》、李義鳳《古今釋林》等。根據朱熹弟子鐘唐傑、窦從周的《榮西禅師歸朝宋人送别圖》,日僧榮西曾攜朱子著作返日。德川幕府時期,朱子學漸成“官學”,林羅山(一說為山崎暗齋)借鑒鄭瀁《語錄解》體例編《語錄解義》。延享年間(1744—1747),留守友信編有《語錄譯義》,又名《俗語譯義》《俗語釋義》。
文明間的交流常常是雙向的,甚至是多向度的。這些闡釋朱子語錄的文獻既吸納了我國朱子學的研究成果,又有朝鮮日本編注者之間各自的承創,從中可見朱子學在東亞文化圈傳播中同調與異趣的價值取向。
為儒學發展開辟廣闊空間
朱子語錄範圍廣博,自天地萬物之源,至一草一木之微,從自然界到人類本身,無所不及,且于一颦一蹙間不乏思想火花的即興迸發、評述時事的真情流露,纖悉詳現師生間相互研讨學問時随問随答的鮮活場景。我們從中可“聽”到朱子的經國之謀、濟民之政、出處之義、交際之道,還可略窺慶元黨禁時的人情世态和朱子的心态。學界以往研究多依據今通行明成化刊宋代黎靖德編《朱子語類》或清代張伯行《正誼堂全書》所輯八卷本《朱子語類輯略》,但未注意比勘各本的異文,往往誤把後時資料當作同時資料,未将早期版本的材料納入考察範圍進行全面研究。現存《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錄》《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朱子語略》《晦庵先生語錄類要》和朝鮮古寫徽州本《朱子語類》及《語錄解》《古今釋林》《語錄解義》等,保留了大量未經黎靖德删改的文字材料,且更接近當時記錄的原貌,在理學研究、文獻研究和語言研究等諸方面,皆有提供第一手鮮活語料的重要價值。
朱子語錄所跨時間,最早為朱熹41歲時,最晚為其易箦前,長達30年。有的出于朱熹所著相關專著成書之前,反映了其早期思想觀點;有的出于其專著成書之後,反映了其思想觀點的發展。傳世文獻多有不同文本,呈現出不斷修訂并形成通行本的動态過程。因此,根據朱子語錄現存各本異文,可探不同記錄者和編纂者的取舍及對朱子理學思想的吸納和理解,還可考其由原始筆記到最終通行本的動态演變。如探讨注者诠解的用意、編者選輯語錄的社會背景及東亞儒學傳播史的流變等。又如《朱子語略》有160多條語錄未見于黃士毅、黎靖德《朱子語類》,可探朱熹親傳弟子楊與立對其思想的接受與理解的傳承實情,還可補今存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錄》之阙,還原李道傳最早所編朱子語錄雛形。從語言角度看,同一文獻的不同版本在字、詞、句使用方面的異文多是語言發展變化的結果。竹越孝《語錄解與唐話詞典》稱《語錄解》為“曆史上最早的漢語白話詞典”,《語錄解義》為“最早的唐話辭書”。朱子語錄中文白夾雜的不同措辭及各本異文,為我們提供了考察文章體式雅俗觀念和語言古今文白演變的範本。
朱熹承傳孔孟,涵泳五經而集注四書,使經學走向理學,為儒學發展開辟了新的廣闊空間,充分體現了張載所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文精神,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朱子語錄在東亞文化圈中傳播的同調與異趣,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拓寬朱子學研究的新視角,也體現了不同文明之間的文化互動。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朱子語錄詞語彙釋”(18AYY018)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
關鍵詞:朱子語錄;東亞文化圈;傳播
鍊接地址:https://www.cssn.cn/skgz/skwyc/202402/t20240221_57340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