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庫山世界曆史研究指南》 [美]威廉·H.麥克尼爾 主編 陳 恒 俞金堯 劉 健 郭子林 黃豔紅 劉文明 等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寶庫山世界曆史研究指南》(六卷,陳恒、俞金堯、劉健、郭子林、黃豔紅、劉文明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3年出版,以下簡稱《指南》)中譯本的出版,終于結束了葉芝所說的那種“責任始自夢中”的憂郁狀态,雖然“責任”一詞顯得過于嚴肅與凝重,但畢竟亦可以理解為一個小小的願景。
為什麼會選這套書呢?為什麼會引進《寶庫山世界曆史研究指南》(原書名《寶庫山世界曆史百科全書》)呢?為什麼會花費如此精力來做這件事呢?中國學術與世界學術的問題就是中國與世界的問題,這個問題在近代世界五百年顯得尤其重要。近代五百年有很多标志性的事件,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分水嶺,但是18世紀啟蒙運動在我看來是這五百年中最重要的一百年,是關鍵的一百年。這一百年當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與事,但其中兩件令人無法忘卻:一件是1769年瓦特蒸汽機的發明,引發了工業革命,可以說是西方開啟了全面征服自然的曆史;一件是1751年狄德羅和達朗貝爾主編《百科全書》的出版,促進了啟蒙,這個出版對人類的影響怎麼誇都不為過。但是我想其長久意義在于它開啟了對歐洲民衆的近代教化。
我記得202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百科全書》序言,取名為《啟蒙運動的綱領》(徐前進譯,簡稱《綱領》),很簡短的一本書,對整個《百科全書》做了高度概括。這個序言為《百科全書》第一卷的導言,由達朗貝爾撰寫,因為這一篇宏論,奠定了他在學術界非常重要的地位。達朗貝爾進行了一次了不起的嘗試,他試圖對當代知識提出統一的看法,追溯其各個分支的發展和相互關系,并說明它們是如何構成一個單一結構的連貫部分的(《大英百科全書》語),特别是将科學的各個分支聯系起來而引起了廣泛的贊譽。
1963年,該綱領的英譯者理查德·施瓦布在序言中羅列了這樣幾段贊美的話,值得在這裡引用。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盛贊達朗貝爾的這個綱領:“你給了我極大的樂趣。我反複閱讀了您的《綱領》。它富有力量,具有魅力,又很精确;思想比文字更豐富,情感同樣豐富——我還可以繼續贊美下去。”腓特烈大帝贊美道:“許多人打了勝仗,征服了省份”,“但很少有人能寫出像《綱領》這樣完美的作品。”“人類無限完美”思想的主要提出者孔多塞毫不掩飾地歌頌這個序言:“廣博的知識,隻有天才才有的看待科學的方式,清晰、高尚、充滿活力的文風,既有主題所要求的嚴謹,又有主題所允許的辛辣,這些因素的結合使《綱領》成為每個世紀最多隻有兩三部作品能夠完成的無價之寶。”達朗貝爾本人也認為“在寫這部作品時,我的每一行都是為了後代着想的”(達朗貝爾緻德芳夫人,1752年12月22日)。
我在這裡之所以引用這些故事,因為自那以後,百科全書不僅是試圖涵蓋所有領域的一般性知識彙編,而且也可以是旨在全面覆蓋某一特定領域的專業性系統知識,更重要的是百科全書的編者們有一種内在的價值訴求與理想表達。這就是我們翻譯《指南》這部書的根本原因。該書現已出了兩版,第一版是2005年,第二版是2010年,今天大家看到的中譯本是第二版。麥克尼爾認為他主編這套書是“我們要成為教導自己的人”,他編這本書就是給美國人看的,他要告訴美國人世界是什麼樣的,曆史是什麼樣的,未來可能是什麼樣的。麥克尼爾也因此獲獎,在2010年白宮頒獎儀式上,奧巴馬總統将國家人文科學獎章授予他,獲獎的理由是“(他)擴展了我們對于世界的理解”。
網絡化已經解決了知識的基本框架,并可快速獲得,因此,今天的百科全書不是大而全,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前沿的條目、能影響學術發展的條目、能表達學術理念的條目,在這個意義上,這是一種回歸,考察曆史的關鍵問題、關鍵概念。麥克尼爾認為“寫作、研究世界史的獨一妙法尚未出現,以後也永不會出現,因為有着不同遺産、不同地域情況的不同民族肯定會繼續保持彼此不同的态勢,哪怕全球化在以後到來的時代持續進行并得到強化”,因此他緻力于從“世界史的視角”觀察全球互動、全球聯系,條目的入選總是盡力展示該主題與其他人之間的聯系和互動,并記錄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該書的577個條目,都是按照這個指導思想選出來的,這就是當代美國對整個全球史的認識。這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百科全書,如果讀者想這裡尋找整個人類發展所有的人物與事件,那是不可能。主編把這577個條目設計了34個主題,來展示世界曆史的人類之網,而且又可以按照通常的英文字母順序檢索找到相關重要的東西,這種編寫方式已成為當代百科全書的主流模式。今天講的美國學術界的這種全球史,其實就是二戰後他們的區域研究的升級換代版本,視全球為一個區域,而美國在這個區域中又處于重要地位。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套書是需要我們認真反思、認真參考的。
全書各處所穿插的地圖、插圖、照片、格言則進一步增強了實用性。每個條目都有作者署名,并提供最新的參考書目,使讀者能夠直接找到信息來源,更好地掌握其曆史意義。關鍵在于每個長短不一的條目都反映了這部百科全書背後的指導思想,那就是全球史的觀念:接觸、交流、沖突、融合。例如,“啟蒙運動”是一個傳統的以歐洲為中心的主題,但作者也注意到“歐洲人與非歐洲人及其語言、宗教、政治實踐之間的邂逅也從許多方面激勵了啟蒙思想家”,“雖然啟蒙運動幾乎隻是一個歐洲現象,但一個更大範圍的世界也在啟蒙思想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切都為所有其他有雄心成為真正全球性的世界曆史百科全書的作品樹立了标杆。
龐大知識體系的制作者、構建者基本都是這個時代的引領者、未來的預見者。百科全書的編者所想到的不僅僅是給讀者提供基本的知識,更想使此類工具書能成為重塑民族文化、拓展全球視野、培養理想人格的重要工具,是自主知識生産的重要标志。百科全書以其獨特的編織知識體系的方式,可以讓人窺見時代的精神風貌;百科全書的出版能讓我們有機會了解一個時代知識生産狀況和一個時代學者的境界。因此,對條目的選擇可以看出編者對自身的評價、對他者文明的看法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期望。我們可以舉兩個例子來看學術界是如何通過百科全書的編撰來實現其學術理想的。一個是1901—1906年間在美國用英文出版的12卷本《猶太百科全書》,這部首次全面收集有關猶太人曆史、文學、哲學、宗教、禮儀等方面的著作“标志着一個世紀以來歐洲猶太學術活動的頂峰。它也是一座金礦,蘊藏着世紀之交猶太學者的态度、理想和關切”;“标志着學術霸權的衣缽已傳到美國:盡管大部分的推動力和研究都源自歐洲,但《猶太百科全書》注定要在新世界完成”;“《猶太百科全書》提供了一個鼓舞人心的證明:當有遠見和決心的個人超越分歧,攜手合作時,就能取得具有持久價值的成就”。另一個是兩卷本《非西方文化中的科學、技術和醫學史百科全書》(2008),這是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百科全書,全書約有1000個條目,深入介紹了非西方文化在科學、技術和醫學方面的成就。編者的願望就是通過“《百科全書》展示非西方科學家的巨大成就,拓展學者、教師和學生的視野。願我們未來的學生永遠不要相信科學僅限于世界的一小部分”。西方内部已經認識到那種西方中心主義所帶來的禍害,而且通過紮實的學術基礎研究來證實、說明世界一直是多中心的,中心是一直在變動的,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獨領風騷的時刻。
到今天為止,整個歐美,尤其是當代美國百科全書的編纂之發達、種類之豐富、學術之專業、編撰之細緻,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個人認為百科全書的編著是學科成熟的象征,是學科創新的引導,是學術基礎隊伍強大的信号,是學術話語權的權杖,是追求學術理想的标志。當代中國恰恰在這一點上未能與時俱進,甚至在某些方面不進反退。比如20世紀80年代上海就有三家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出版社上海分社、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如今隻剩一家。在當今新文科、三大體系建設、區域國别研究的現實需求下,自主的知識生産是每一個行業都不能回避的,所有學者都難以置身事外,因為哲學社會科學背後是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百科全書編撰最能代表基礎研究發達程度和未來的學術走向,需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形成更好的保障和激勵,推動湧現更多實實在在的成果。今天我們缺的不是簡單的理論宣傳,不是口号式的文章,缺少的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把基礎學科、基礎人才、基礎隊伍做好。這也是我選擇這套百科全書的目的所在。
“雖然啟蒙運動是由一群啟蒙哲人構成的,但不止于此。它還是一種文化氛圍,一種社會環境:啟蒙哲人在其中活動,從中發出反叛的鼓噪,也從中悄悄地獲得許多思想,同時還試圖對之推行自己的改革綱領。”我們正處在這樣的一個可能出現的環境,我們期待新時代的文化氛圍、社會環境、學術評估越來越好,這樣就有可能營造出更多的具有世界級思想性的精品力作。
本文作者陳恒系上海師範大學世界史系教授,研究領域為西方史學史與史學理論、西方城市史。著譯《世界史與當代中國》《曆史是什麼》等。主編《世界曆史評論》《新史學》等雜志。主編“光啟文庫”“曆史學研究入門叢書”“三聯經典人文書庫”“二十世紀人文譯叢”等叢書。
鍊接地址:https://m.whb.cn/commonDetail/918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