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彙報 | 朱軍: “City Walk”如何賦能城市文脈新妝容

發布者:肖文鑫發布時間:2023-10-30浏覽次數:79

    近年青年人中流行的“City  Walk”指的是一種以徒步探索城市的休閑方式,相比于在短時間内高強度出遊、打卡旅遊景點的“特種兵旅遊”,它更強調慢節奏、沉浸式的城市漫步。人們用腳步建立起與城市的深度鍊接,對城市空間、肌理、環境及其曆史文脈的更新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底蘊與現代文明的交相輝映,集中體現了以人民的需求為中心,更好地成就人民的夢想,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新向往的“人民城市”建設理念。
      
   結合網絡時代的新特點,保護與發展相結合,并且注重探索年輕世代的審美心理,打造曆史文脈的新妝容,是當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首先不應忽視的是精神高地與城市文脈的聯結,挖掘中國近代史上具有獨特曆史内涵的區域。譬如上海通過提煉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為街區保護注入曆史之魂,曆史街區的建築風格因此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如複興中路和重慶南路上有早期的紅磚牆、外廊建築,有法國、英國、奧地利等西方地域風格特色的居住建築,還有裝飾藝術風格和當時剛興起的現代主義風格。因其獨特的區位、良好的居住氛圍、舒适的居住環境,上海曆史街區曾吸引了大批軍政官員、企業家、專業人士和知名藝術家遷入,成為中國近代革命運動和衆多上海名人活動居留的場所,因此該街區洋溢着非常獨特的人文氣息。這個價值應該對海派曆史街區的整體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入地曆史研究和價值分析,提煉街區曆史文化價值,集中展現上海文化的特點與發展脈絡,以各種類型的居住類曆史建築為主體,我們可以建構起豐富、完整、可漫步的街區風貌。
      
   西方學者曾以英國約克鎮為例,研究了城市曆史街區的複興先導問題。認為應通過街區的藝術裝置、曆史建築、慶祝活動、紀念品銷售來讓遊客感知曆史街區的遺産價值,從而促進休閑和消費活動。近年來,國内曆史街區通過引入藝術創意産業,讓一些藝術家進駐創業等模式,獲得了不少成功經驗。這一開發模式又不完全是創意園區模式,而是追求原生空間格局與環境風貌的還原,通過保留原有居民,從而原汁原味保留街區原有的生活形态。譬如上海安福路、田子坊展現給人們的更多的是上海親切、溫暖和嘈雜的一面。迂回穿行在迷宮般的弄堂裡,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藝術作坊在不經意間跳入視線。
      
   城市曆史街區中建築的價值可歸納為八個方面: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城市文脈價值、建築價值、曆史價值和場所感價值。城市文脈成為貫穿經濟價值、美學價值、曆史價值等其他價值的核心價值。增強文化地标與城市文脈的聯結,築造網絡時代可閱讀、可漫步的建築與城市,應該做到集不同價值于一身。以“網紅書院”——上海徐家彙書院為例,城市空間集合了博物館、圖書館、旅遊咨詢中心,也将建築可閱讀聯盟等社會組織的内容納入進來,在圖書館的功能上疊加了更多文化和旅遊要素,令圖書館成為一個文旅融合的複合載體、一個曆史文脈的“套盒”。在這一“文化套盒”中,書院既是圖書館,也是公園、博物館、藝術館、文化館,不僅僅是一個旅遊景點,而成為市民遊客了解地方曆史的窗口,乃至跨越東西文化的文脈走廊,凸顯城市開放、包容、求真、務實的精神。
      
   城市景觀本身是一個龐雜的叙事體系,包含了無數的主題和故事,人們既可以遠遠地欣賞,也能以觸摸和互動的方式進行真實的沉浸式體驗。在數字經濟的新媒體傳播環境中,觀衆不再滿足于被動地傾聽,而傾向于直接地發聲、行動,甚至富有創意地表演。因此,追求個性化、可得到及時反饋的優質内容以及自主性、參與性的體驗方式,正成為數字時代城市景觀的最主要特征。譬如青島市南區提出“光影市南”的概念,并在老城區打造了“光影中山路·活力上街裡”項目,将數字技術與曆史文化遺産結合,被譽為“中國首個城市曆史街區元宇宙”。此外,短視頻、種草社區等新媒體極大縮小了小城鎮和大城市間生活方式上的差距,一種被稱為“反向出遊”的新理念悄悄興起,這讓偏遠的、缺少商業開發的“冷門目的地”也能吸引特定偏好的人群紛紛前來“種草”。譬如東北小城鶴崗成為另類旅遊目的地,而螺蛳粉等地域化食品催生了“打卡柳州”的旅遊熱。
      
   城市曆史街區的保護開發需要更多從文化遺産的高度去要求,更加強調公衆的參與性,突出交互性、跨媒介性等新特點,關注曆史街區的真實性保護和可持續開發。随着對城市曆史街區研究和開發的深人,保護和開發的模式勢必将多樣化和個性化。此外,中國和國外(尤其是西方國家)城市曆史街區曆史和現狀不盡相同,在保護和開發的手段方法上不能照搬模仿,這是我們需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City  Walk風潮”提示我們,将城市精神品格融彙文脈,構築詩意栖居的精神家園,城市曆史街區的複興方式要從多角度去尋求,運用曆史、藝術和數字化等多重手段賦能城市文脈,在曆史記憶與遺産活化、城市共建與認同歸屬、共治共享與主體參與等層面,提供多樣的美學方案,不斷豐富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與理論内涵。
      

       (作者為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
      

鍊接地址:https://info.whb.cn/mobile/2023-10-28/19602/detail-86660.html?timeTemp=16984570132661268&ys=7×tamp=169863612248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