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春上海 2020年11月25日
标題:蘇智良推新書,和讀者一起探尋“紅色源頭”
記者:郦亮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地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今天作客第56期學習讀書會。結合目前全黨上下開展的“四史”教育活動,他和讀者一起來探尋“紅色源頭”。蘇教授的新書《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最近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
蘇智良教授一直從事革命史研究,他對慰安婦問題的研究也很引人注目。這次他帶領“上海紅色曆史紀念地遺址發掘項目”團隊堅守十年,對上海的“紅色源頭”進行了深入的學術研究與廣泛的實地調查,形成了完整和豐富的上海紅色文化基因圖譜。《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是其項目成果的集中展現。
“在上海,衆多城市空間都有革命先烈奮鬥的身影。”讀書會上,蘇智良介紹了至關重要的“老漁陽裡2号”,陳獨秀、毛澤東、李達、共産國際代表維經斯基等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它不僅是上海共産黨發起組的成立地,也是《新青年》雜志編輯部、“一大”籌備地、“一大”後中共“中央局”的辦公地,一系列建黨活動在此展開;“三益裡17号”,陳望道在此接受了翻譯《共産黨宣言》的任務,而在今天複興中路建立的印刷所裡進行了印刷出版;中共二大在輔德裡召開,而在延慶裡的“博文女校”則入住了大部分的“一大”代表;最後,蘇智良介紹了在樹德裡中發生的“一大”召開的往事。
回顧黨史,上海在1920年至1921年間為中國共産黨的建立作出了充分準備,留下了衆多革命遺址。但是,蘇智良指出,仍有更多史迹亟待尋訪與保護,部分史迹尚未被發現,而一些已在城市發展中遭到拆除,實屬遺憾。“如何宣傳、利用、開發、傳承紅色文脈,是今日之上海所應當面對的工作。”蘇智良表示,希望更多的紅色紀念地能夠成為上海文化的重要地标,更多的群衆能夠加入保護、弘揚上海紅色文化的行列。
學習讀書會由上海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主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浦東圖書館等單位承辦。
鍊接地址: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0/11/25/16062856521389829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