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應我院邀請,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何洪峰教授在語言研究所一樓教室做了題為“‘VP了N’結構‘了’的配位方式”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宗守雲教授主持,校内外相關專業三十餘位師生出席聆聽。
何洪峰教授綜合國内相關文獻,結合自身研究,對“VP了N”結構“了”的配位方式提出了獨到的觀點。何洪峰指出“了”的三種配位方式,并提出“了”的三種不同配位方式,會産生不同的語義表達。何洪峰認為,第三種是最佳配位方式,即[[[V•P]•了1]·N] ,“了”附着在“V•P”後,表示整個動補事件完成。其語義是“V了1”、“PN了1”,表示動補結構複合事件的整體完成:[[VPN]了1] 。何洪峰強調,介詞結構中,介詞是核心,賓語是論元。“了”插入介詞與賓語之間,結構上,重新分析為介詞與名詞,核心介詞附向動詞。語義上,“了”未隔斷介詞與論元的語義關系,仍後指賓語。介詞核心前附與語義後指,VPN結構構成一個複合事件。“了”既表示V主體事件完成,也表示“PN”次級事件完成。換言之,線性結構上,“了1”本應用在句末,表“VPN”複合事件完成,但句末是“了2”的位置,“了”不得不前移。前移隻有V後和P後,V後是配位方式1;隻能移到P後,形成了“VP了N”結構“了”配位方式的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