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以反複重讀,緻敬偉大的《紅樓夢》

發布者:肖文鑫發布時間:2020-11-25浏覽次數:1035

 【編者按】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巅峰之作,影響深遠,享譽中外。“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删五次’,正是有了這種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藝作品才能打造出來。”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特别提及《紅樓夢》,并對當前的文藝創作提出殷切期望。

  “近年來,《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納入統編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之後,中學生這個讀者群體的數量激增。此前,我在上海多所中學作講座,與中學生有過初步交流,他們表達了閱讀《紅樓夢》時的一些困惑,使我了解到未曾注意的一些問題。這裡,我把反複重讀的體會分享給他們,也是我寫這本論著的一個重要目的。”在新近出版的《重讀<紅樓夢>》一書自序中,作者詹丹如是寫道。詹丹,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上海古典文學學會副會長,著有《<紅樓夢>與中國古代小說再闡釋》《語文教學與文本解讀》《閱讀教學與文本解讀》《詩性之筆與理性之文》等。

  2019年4月,詹丹教授成為光明網“名家評紅樓”專欄作者。一年多來,先後發表《“後寶玉挨打”的精彩描寫》《林黛玉為何不再謹言慎行》《猜謎式分析不是理解<紅樓夢>的正道》等相關文章52篇,備受關注。《重讀<紅樓夢>》一書,從中遴選45篇,輔以發表在報紙、雜志上的16篇文章,精心彙編而成,于今年8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甫一面世,反響熱烈。讀者中,既有大學教授、中學老師,也有著名作家、新聞記者,還有知名主播、熱心網友。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以反複重讀,緻敬偉大的《紅樓夢》


 讀了《重讀<紅樓夢>》,很有收獲。例如書中的《一本向平庸緻敬的紅學著作——評<白先勇細說紅樓夢>》一文,寫得着實精彩。從中不難看出,作者對文本讀得真是細,深有心得,可以說是真正“解得此中味”了!

——複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倪偉

  讀罷《重讀<紅樓夢>》一書,頗有感觸。作者的理論修養、審美感悟、學問根底和文字水平,可見一斑。詹丹教授長期關注中學語文教育中的《紅樓夢》閱讀,通過出版學術論著、開設網絡專欄,使紅學成果面向大衆和青少年,為經典普及作出了獨特貢獻。在作者如林、學域如海的紅學世界,能夠形成自己的特色,沒有“十年磨一劍”的韌性功夫是辦不到的。

  一篇有份量的學術短文,其意義遠超十篇平庸之作。而在《重讀<紅樓夢>》中,這樣的短文琳琅滿目。不少篇章,連我這樣的老“紅迷”也很受啟發。學術研讨,是學術事業發展的動力。《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影響廣泛,詹丹教授此番以“向平庸緻敬”之警語論難,确實了不起,也很有必要。這種勇氣和見識,令人十分敬佩。

——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劉上生

  《重讀<紅樓夢>》一書給我的啟發,遠不止作者詹丹教授的文本細讀。我更感興趣的,是他何以有如此驚人的文本細讀能力。這固然與他所具有的良好的藝術感覺相關,而就整本書閱讀而言,還與他近乎苛刻的文本求證意識,以及令人驚異的邏輯自洽能力相關。

  作者在文本的部分與部分之間,在文本的部分與整體之間,橫向穿越,縱向遊走,用文本的事實、公共的邏輯和個人的情懷,編織出一個嚴密而絢爛的紅樓世界。這個世界是曹雪芹的,其實也是詹丹的。如果假定這本書的讀者是廣大中學師生,那麼我要說,這一點更值得思考與借鑒,更有現實的價值與意義。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 餘黨緒

  面對《重讀<紅樓夢>》,感到既親切又敬畏。這兩年,有幸跟着光明網“名家評紅樓”專欄,品讀詹丹老師的大作,重新認識、理解和品味《紅樓夢》,成為一個真“紅迷”。

  書中的系列文章很有說服力,常會列舉某一焦點問題的各家争鳴,引導讀者去關注不同時代、不同視角的不同觀點。同時,又誠摯地鋪展叙述自身的思辨過程,啟發讀者也用理性武裝頭腦去僞存真,探求文字背後的深意和作者的本意。

  很有意思的是,詹丹老師寫作時,強調在曆史的語境裡思考,但總會挖掘出曹雪芹的偉大之處——作品中所具有的現代意識。而在這樣的過程中,重讀原著就成為一種必需。于是,忍不住再次恭恭敬敬地捧起《紅樓夢》認認真真地讀。

——上海市宜川中學附屬學校語文高級教師 蘇治芳

  詹丹老師精研《紅樓夢》數十年,在《重讀<紅樓夢>》一書中,不僅貢獻了具體的知識,更提供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難能可貴。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 蔣遠橋

  《重讀<紅樓夢>》一書的文本分析,可謂嚴謹有新意,探幽深微,讀起來舒服又過瘾。

——上海市徐彙區教育學院教研員 劉俠

  對《紅樓夢》原著中的很多情節,我不止模糊,簡直忘得幹淨。拿到《重讀<紅樓夢>》一書後翻開,好像聽着詹丹老師在講壇上慢慢講授。他講得頭頭是道,我聽得津津有味。很多篇目,兼具趣味性、實證性和思辨性,讀起來特别過瘾。對我來說,讀此書還有很享受的一點,是學習作者如何在文本内部發現、洞察和把握。書中文章的解析與說理,到位且自洽,有種讓人心悅誠服的漂亮。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在作者這裡都做到了,而且是同步完成。

  在集中火力分析之後,還有旁逸斜出,或者一點補白。書中這點,實屬難得。這既是對前面所有分析的照應,有時又往回拽一點,更有文本知音之感。這讓人意識到,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總有其複雜難解之處,也必定是難以窮盡的。而且,這一點,又不斷在變化。 “讀《紅樓夢》應具有不拘于一時的寬闊視野,也是當代學人之必須。”詹丹老師此言,一針見血。我非學人,卻也受益。

——江蘇省興化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中國教育報“2015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之一 冷玉斌

  中學語文老師教《紅樓夢》,面臨兩大難題。第一,讀《紅樓夢》的困難。全書本身龐大複雜的思想内容、高級精妙的表現手法,以及在曆史解讀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觀點,對于不是專門研究《紅樓夢》小說的語文老師來說,是有困難的。第二,教《紅樓夢》的困難。之前是選段進教材,本質上與單篇教學還是非常接近的,但現在是整本書進教材,相應的教學時間隻有9課時,這就涉及怎樣在有限時間内進行課程構建的問題。

  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讓課外閱讀與課内教學連成一體,如何設計高質量的讀寫活動,高中生讀《紅樓夢》要讀到怎樣的程度……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并回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詹丹教授的《重讀<紅樓夢>》一書是非常及時、非常實用的。說“及時”,是指在中學語文老師普遍對《紅樓夢》教學感到困難和迷茫的時候,有一本“非常友好”的紅學著作作為參考,不僅在學術上進行支持,也在心理上給予安慰;說“實用”,則是指這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内容全面。其中既有涉及《紅樓夢》全書的大問題分析,比如“曹雪芹審度人生的三個視點”,又有切口很細的小問題解讀,比如“從第八回看林黛玉的口才”;既有立足文本的人物情節分析,也有側重專題的風物品鑒和《紅樓夢》接受研究;既有我們熟悉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的分析,又有我們比較陌生的人物與情節的分析,而且前者雖熟悉,作者卻能指引我們看到陌生的風景。比如,劉姥姥固然為我們所熟知,但“‘母蝗蟲’為何出現在回目裡”這樣的問題卻是陌生的。《紅樓夢》教學中的重要話題,幾乎都能在本書中找到對應的文章。

  第二,短小平易。書中大都是圍繞一個話題展開的小文章。說其“小”,既指篇幅,也指語言風格。紅學之博大精深,研究論文之卷帙浩繁,讓人心生畏懼。讀詹老師此書,完全沒有這樣的心理壓力。全書論述角度常常别開生面,内容分析也很紮實詳盡,但絕不是學術腔的論文,而更像是閱盡紅樓風景的長者引領着你,一路欣賞,娓娓道出其中妙處。

  第三,立足文本。不是所有的學術著作都能轉化為教學,而詹老師這本書與教學非常貼合,因為書中的所有分析都來自文本,而不是某個理論或者觀念。事實上,詹老師的文章簡直就是文本分析的示範。比如,關于賈寶玉的幾篇文章,合起來就可以是一個專題教學設計。另外,立足的文本又不是某一段或者某一節,而是整本書,前後勾連,上下貫通,可謂“整本書教學”的示範。比如,《“送宮花”的一路精彩》雖然寫的是一個情節,其分析卻是全書背景。

  第四,論述公允。對《紅樓夢》人物之愛憎當然是讀者的自由,但作為教學或研究的對象,則需要忠實于文本。比如,趙姨娘的确可厭,但隻此一詞恐怕有失公允;再加上趙姨娘作為性格相對扁平的人物,在衆多性格複雜的人物中也容易被忽視。詹老師的《趙姨娘的過去和文學描寫的空缺》一文不僅分析了趙姨娘,還指出“性格單一”以及“人物曆史呈現一種黑暗不清的狀态”的人物同樣是小說吸引我們的原因之一。這樣的結論,當然更客觀。

  未來,希望有更多機會聽到詹老師在高中課堂裡講授“紅樓課”。我想,紅學專家進課堂,應該會對《紅樓夢》教學有更直觀的啟發,而在這一過程中,詹老師可能也會發現中學師生的更多需求,寫出新的“重讀”!

——浙江省紹興市第一中學語文特級教師 謝澹

  詹丹教授說:“《紅樓夢》是一本常讀常新的書,值得重新讀、反複讀。”讀他新近出版的《重讀<紅樓夢>》,我的心得就是:這是一本我要“常讀常新”“重新讀、反複讀”的書。開本和印刷都很舒服,準備做整本書閱讀的夥伴們不妨屯糧。

——廣東省深圳市高中語文教研員 陳霞

  閱讀《重讀<紅樓夢>》一書,很受觸動。《芒種、端午和扇子》之類的小文章,看似信筆寫來,其實騰挪之間足可見作者用心之深。

 ——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教研員 何娟

  詹丹教授的《重讀〈紅樓夢〉》一書,雖然是相關評論文章的結集,并非以既定學術架構撰著的專論,但在通讀之後發現,這些看似分散的文章背後,有一個結構紮實、排布細密的紅學學術架構。而這,源自作者多年的研究與思考。

  書中,作者既可以從宏觀上以“色”“情”“空”等三種觀念,來析解小說的三個叙事意義上的開頭,從整體上把握全書女性群像的互相烘托、分層與個性細化;又可以就類似手帕、扇子的叙事功能,賈寶玉打趣說要拿墨塗芳官的臉之心理動機等問題,深入小說片段肌理來展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紅樓夢》進中學的持續關注,以及就教材選文、閱讀教學等給出的專業分析與意見。身為中文學科的專業學者,詹丹教授重視為義務教育學段提供優質普及教材與相關理念指導。用心良苦,令人感佩!

——澎湃新聞記者 方曉燕

  《重讀<紅樓夢>》一書充滿意趣,可從整體觀、辯證觀和變化觀等三個角度來分析。首先,該書對經典認知與探讨的廣度,以及對深度和細節的關注程度,都和以往的許多品評書籍不同,可謂深入淺出、筆觸細膩。

  其次,《紅樓夢》博大精深,很多人都會對書中的人、事、物帶着強烈的個人感受,将美醜淨垢按自己的認知感受加以品評。但詹老師的品評基本是互為辯證、客觀公允的。

  最後,人生在不同階段,往往會對經典有不同感悟。所謂“色”“情”“空”等觀念,随着年齡推移而産生。詹老師在此書中,将三個維度融合一體,又怎能不解其中味呢?

——網友 晴子

  讀得很快,大概兩天讀完。個人認為,不如作者之前那本《<紅樓夢>與中國古代小說再闡釋》讓人驚豔,但好處是相對平易的表述。如果《重讀<紅樓夢>》一書能夠推廣開,對中學語文教學真可謂功德一件。畢竟“再闡釋”那本雖然精彩豐沛,但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重讀<紅樓夢>》最大的好處仍然是專業讀者/批評家意識,滌清了各式各樣或庸俗或自戀的解讀錯誤。

——豆瓣網友 red_back



http://share.gmw.cn/wenyi/2020-08/31/content_34137941.ht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