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專訪|蘇智良:在上海來一場“建黨紅色之旅”

發布者:肖文鑫發布時間:2020-07-06浏覽次數:145

來源:澎湃新聞 2020年7月1日

标題:專訪|蘇智良:在上海來一場“建黨紅色之旅”

記者: 羅昕  周心怡


上海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也是中國革命紅色基因的發源地。這裡遍布光輝耀眼的紅色曆史足迹,如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二大”會址、中共“四大”會址、中共六屆四中全會舊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中共中央文庫舊址、《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地、中央特科舊址等等。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外貌。朱嘉偉 圖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外貌。朱嘉偉 圖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外貌。朱嘉偉 圖

為進一步挖掘和傳承上海城市的紅色文化資源,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下文簡稱“中心”)近年集中力量進行學術研究和實地調查,确認了上海全境内千處紅色紀念地。日前,集中體現中心調研成果的《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學林出版社出版。

日前,《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學林出版社出版。

日前,《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學林出版社出版。

“我希望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的研究是一個動态的過程。”近日,中心主任、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蘇智良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初心之地》花了中心十年的時間,但研究與修訂還在繼續,因為上海曆史的複雜程度是少有的,尤其革命曆史更為隐秘。我們的目标是建立上海人文曆史數據庫,《初心之地》是這個數據庫項目的第一個産品。”


上海的紅色革命紀念地基本是成片成區的。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制圖


為了還原曆史場景,彩色版《初心之地》配有各類曆史老照片、實物圖、場景圖、示意圖等近1000幅。在“近觀”和“回望”兩個部分還提供交通和場館開放時間等實用信息,便于讀者按圖索

“對于這些紅色紀念地,公衆配合着書去實地看看,一定會有很深的體會。”翻開《初心之地》,其中配有近1000幅圖片,還提供紀念地交通和場館開放時間等信息。在上海共産黨發起組成立百年之際,蘇智良特推薦了一條“建黨紅色之旅”,這條路線上的紅色紀念地包括:老漁陽裡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新漁陽裡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三益裡17号(後為自忠路163弄,今翠湖天地)、成裕裡又新印刷所(今複興中路221弄12号)、輔德裡625弄(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延慶裡博文女校(今太倉路127号)  、樹德裡106、108号(今興業路76、78号) 。

上海的紅色革命紀念地基本是成片成區的


為了還原曆史場景,彩色版《初心之地》配有各類曆史老照片、實物圖、場景圖、示意圖等近1000幅。在“近觀”和“回望”兩個部分還提供交通和場館開放時間等實用信息,便于讀者按圖索


上海的紅色革命紀念地基本是成片成區的。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制圖

中國共産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位于南昌路100弄2号。“星火初燃”——中國共産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史迹陳列展于7月1日試運營開放。

中國共産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位于南昌路100弄2号。“星火初燃”——中國共産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史迹陳列展于7月1日試運營開放。

“老漁陽裡2号的曆史地位無比特殊。”蘇智良說,陳獨秀曾于1920年4月入住這裡,此後亦有毛澤東等人慕名來訪。1920年6月,陳獨秀同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陳公培等人開會商議,決定成立共産黨組織,并初步定名為社會共産黨,還起草了黨的綱領。此後不久,陳獨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見。李大钊主張定名為“共産黨”,陳獨秀表示完全同意。

在陳獨秀主持下,上海的共産黨早期組織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裡2号正式成立,取名為“中國共産黨”。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共産黨組織。


漁陽裡廣場。趙雪舟 圖

漁陽裡廣場。趙雪舟 圖

老漁陽裡2号的曆史意義還不僅于此。蘇智良表示,它還是共産國際代表與陳獨秀商議建黨的首議地、《新青年》編輯部、第一本中譯本《共産黨宣言》的校對地、中共第一份黨刊《共産黨》的編輯部、中共一大的籌備地、一大後中共中央局的辦公地。“這裡見證中國共産黨醞釀建立的過程,為黨的誕生提供了各種條件。”1921年7月30日晚,一大代表們還在老漁陽裡2号與李達夫人王會晤,讨論了去嘉興開會之事。

除了老漁陽裡2号,這條“建黨紅色之旅”中的其他“站點”也意義非常。蘇智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新漁陽裡6号是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成立地、共産國際工作組在中國後第一個工作機構“中俄通訊社”的建立地、上海共産黨早期組織創辦的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學校——外國語學社的所在地;三益裡17号是《星期評論》的編輯部所在地,陳望道正是在這裡接受了翻譯《共産黨宣言》的任務;成裕裡又新印刷所是《共産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的承印地;輔德裡625弄是人民出版社誕生地、中國共産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地;樹德裡106号是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地;延慶裡博文女校則是當年“一大”代表參會期間的食宿地。


博文女校舊址外貌。朱嘉偉 圖

博文女校舊址外貌。朱嘉偉 圖

“上海的紅色革命紀念地基本是成片的,成區的。像‘建黨紅色之旅’這條路線上的紅色紀念地,基本都在現在的新天地附近,行走方便。”蘇智良說,此外上海還可以有無數條紅色之旅路線,比如“上海工運之旅”“中央特科隐蔽戰線”“毛澤東在上海”“周恩來在上海”等等。


蘇智良在寶山路403弄92号——鄧中夏、李立三、劉少奇等住所前留影。

蘇智良在寶山路403弄92号——鄧中夏、李立三、劉少奇等住所前留影。

從600處到1000處,完善上海紅色文化“最全圖譜”

上述紅色紀念地都收錄于《初心之地》一書。2019年,中心發布了他們調研梳理出的1000多處紅色紀念地,堪稱上海紅色文化“最全圖譜”。

蘇智良說:“在中心調研之前,上海已經做好了前期準備。比如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牽頭做了很多基礎工作,過去一共頒布了600多個紅色紀念地。我們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往前再推進。”

相對于上海已廣為熟知的中共“一大”、“二大”會址等來說,中心新考訂的近400處紅色景觀有李白故居暨秘密電台舊址、上海地下黨秘密錢莊、中共協助建立二戰中最出色的南市安全區等,更加全面系統地豐富、彌補了從前上海紅色景觀的不足。

比如,與2012年所作的革命遺址普查《上海市重要革命遺址通覽》相比,現在這1000處紅色紀念地較為完整地展現與革命相關的名人在滬故居,民主黨派人士在滬活動點,中央特科在滬聯絡點,與革命相關的大中小學校,中央秘密電台,與革命相關的印刷所、出版社及書店,難民收容所,新四軍、八路軍在滬辦事處及聯絡站遺址,在滬地下黨活動點。并将原先相對孤立的點、線連接漸趨鋪成一個完整的紅色景觀面。每處紀念地也都經過中心師生實地探訪和考察确認,廣泛征詢老上海市民的口述認證,并與史料互證。

此外,這上千處上海紅色紀念地是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由中國共産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衆共同奮鬥、建立新中國的革命史迹。時間範圍從1915年《青年》雜志創刊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空間範圍則覆蓋今日上海全境。因為中心認為,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并非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前期衆多曆史事件和運動的醞釀鋪墊才得以完成,譬如與之息息相關的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

呼籲公衆實地探訪,推動上海的紅色曆史風貌保護

為了還原曆史場景,彩色版《初心之地》配有各類曆史老照片、實物圖、場景圖、示意圖等近1000幅。在“近觀”和“回望”兩個部分還提供交通和場館開放時間等實用信息,便于讀者按圖索骥前往參觀。此外,掃描書中二維碼,讀者可以收聽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播音員孫暢誦讀的本書音頻版文本。

“希望它們能為公衆的實地參觀提供更多方便。”但這項工作并不容易,畢竟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很多街區信息都變了,又有新的地鐵和公交不斷加入。蘇智良說,每次中心成員都要重走這些地方,才能一遍遍确定最新的紅色遺址及其交通信息。

在調研過程中,中心成員還遺憾地發現不少紅色遺迹已經消失了,比如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青海路善慶坊21号(後來的青海路19弄)和小沙渡路遵義裡11号(後來西康路24弄),曾經是中共中央在租界裡的“紅色堡壘”,周恩來、鄧小平、鄧穎超、恽代英等革命領導人的身影經常在這裡出現。蘇智良感慨:“在八九十年代,還有一些老革命來上海考察時表示自己年輕時在這裡工作過。”

因此,在項目成果呈現上,除了書籍,蘇智良希望可以借助更多的新媒介與新技術,比如未來公衆可通過二維碼與手機APP看到“消失的建築”,回到曾經的曆史場景。此外,各大單位可以根據研究成果不斷豐富、完善上海的紅色曆史風貌保護工作。“像新亞大酒店,周恩來于1937年8月中旬在這裡和葉挺見面,并勸說葉挺擔任新四軍軍長。如果可以在新亞的門廳樹立周、葉兩位的雕像,記錄這段故事,也會别具意義。”

研究依然有種種“存疑之處”,調研仍在繼續

《初心之地》出版之後,中心有關“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的調研還在繼續。蘇智良坦言:“考慮到出版物的嚴謹性,研究中尚有争議的紀念地我們都沒有放進書裡。還有不少紀念地的位置并不明确,有待我們進一步考證。”

比如,據《毛澤東年譜》記載,1919年3月12日,毛澤東因母親病重從北京動身回湖南,為歡送第一批赴法勤工儉學的湖南青年,在回湘途中繞道上海,于3月14日到達上海。第二天,毛澤東在上海參加環球中國學生會召開的赴法留學生歡送會。17日,送别第一批湖南青年;29日參加又一批赴法留學生的歡送會并于31日送别。

那麼,毛澤東到底在上海哪個碼頭送别兩批湖南青年的?蘇智良提及,學界對此有四種說法:第一種,是從虹口黃浦路、武昌路口的日本三菱碼頭(現為揚子江碼頭)上船,虹口的中共四大紀念館中展示内容持該種說法;第二種,是在虹口的楊樹浦碼頭上船,湖南師範大學學報中的《赴法勤工儉學熱潮興起的原因探析》持該種說法;第三種,是從楊浦的黃浦碼頭上船,由上海楊浦區出版的《楊浦百年革命史迹》持該種說法。第四種,在漢口路海關碼頭送别。

又比如,中共四屆三中執委擴大會議在上海哪裡舉行?蘇智良稱,該會于1926年7月12日至18日召開,主要讨論北伐戰争中中國共産黨的組織路線、國共合作策略、民衆運動的政策問題。會後中共中央發布第1号通告,指示各地黨組織“立刻起來做地方政治的直接奮鬥”,“一直到推翻當地的軍閥政權,建立地方的人民政府”。但這次會議的舉辦地址至今尚未找到。

“上海曆史的複雜程度是少有的,尤其是革命曆史更為隐秘。有關上海的紅色革命紀念地,我們依然有很多疑問,有很多值得進一步追問、探索的地方。”蘇智良說。


鍊接地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66247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