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雲講堂 回顧 NO.45 | 丁國旗:文藝創作與社會生活的多重關系
發布日期: 2020-06-08 作者: 浏覽次數: 176

2020年5月28日15-17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文學評論》副主編、文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文藝與文化批評研究中心主任、創新工程首席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戰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優勢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丁國旗老師,應邀做客bevictor伟德官网“名師雲講堂”,在騰訊會議平台開設了題為“文藝創作與社會生活的多元關系”的講座,來自校内外的一百五十餘名研究生和青年學者參與了這場講座。講座由bevictor伟德官网李丹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丁教授強調了文藝基礎理論的重要性。針對當今學界出現的過于強調提出新理論、新概念卻忽視對基本問題、基礎理論深入探讨的現象,丁教授頗為擔心。這也是本次講座以文藝的基礎理論為題的緣由。


然後,丁教授從四個方面闡釋了文藝創作與社會生活之間的多元關系。


第一是走入生活。丁教授從文藝的起源說談起,引出文藝創作源于生活的觀點。在此,丁教授強調了兩個問題:一是文藝工作者應走出獨言獨語的創作狀态。他認為,封閉于“自我”和“臆想”之象牙塔的創作是不可取的,譬如當代文藝創作中的“個人化寫作”“純文學”“為藝術而藝術”和“商業寫作”等問題,作家唯有不斷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和靈感,才有可能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二是文藝工作者應真實地“反映人民喜怒哀樂的真情實感”。丁教授以《琵琶行》裡“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詩句為例進行分析,認為這是白居易在先有了對琵琶女的悲憫情懷,才有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慨歎。因而走入生活應該是真正地“身入”“心入”“情入”,深刻地理解生活,體味普通人的思想情感。創作水準的高低與作者對生活觀察的細緻和深入程度往往成正比。



第二是提煉生活。通過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史詩是人民創造的,不論多麼宏大的創作,多麼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須從最真實的生活出發,從平凡中發現偉大,從質樸中發現崇高,從而深刻提煉生活、生動表達生活、全景展現生活。” 丁教授指出,文藝作品的元素都囊括在現實生活中,但并非有這些元素便可以創作,而是要經過作家的加工,要提煉生活,才有可能将生活元素轉化成優秀的作品。這裡強調了提煉生活的兩個要點:一是要有藝術的敏感,有感受與捕捉生活中真善美的能力。丁教授借用我們熟悉的作品,如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等,說明需要從日常生活中重新思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重新發現傳統之美、生活之美、勞動之美,以便喚起人們對親情、愛情、友情以及和諧人際關系的渴望。二是要在世間萬象之中抓住事物的靈魂和本質。關于這一問題,丁教授結合當前影視劇創作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增強腳力,即關注現實生活,走進實踐深處;提升眼力,既要高瞻遠矚,也要見微知著;鍛煉腦力,做到多悟善思,提升原創能力;磨練筆力,在文中有導向,筆下要有千鈞。


第三是讴歌生活。丁教授引用毛澤東關于“歌頌”與“暴露”問題的觀點,在此基礎之上探讨了“文學傾向性”問題。傾向性是一種正常現象,應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如老舍的《龍須溝》、巴金的《家》以及《哈姆雷特》《我不是藥神》等古今中外的作品,說明文藝作品創作的初衷是受一種向善本能的驅使,是歌頌生活的;即便有必要在作品中揭露某些醜惡現象,也應依循光明的方向,以展現生活的美好為創作的終極目的。這是由于作品的接受者是廣大的人民群衆,文藝的使命是為讀者提供正能量和溫暖,應化育讀者;歌頌生活的目的是指向美好,建構往往比破壞更難。鑒于目前某些影視劇裡違背生活的傾向性問題,如高級黑、低級紅等,丁教授認為,評價一部作品應以動機和效果相統一為标準。總之,歌頌生活的問題可以總結為:一是要拒絕遠離曆史事實、生活現實的抽象的歌頌,反對一味地表現私欲、物欲,專揭生活陰暗面的暴露;二是歌頌還是揭露,文藝工作者必須學會思考辨析,根據現實創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三是多在困難中尋找答案,多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多在危機中尋找希望。



第四是創造生活。“創造生活”這一命題來自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過的茅盾的話,“文藝作品不僅是一面鏡子——反映生活,而須是一把斧頭——創造生活”,指出了文藝創作的一個重要問題。丁教授說,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訪問歐美的過程中,多次談到著名作家,如到德國提及歌德,到英國提及哈代,到美國提及海明威,以示文藝作品影響力之大和影響範圍之廣。因此,在全球化時代,文藝創作要圍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要創造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世界。生活具有兩面性,真善美有時與假醜惡并存,但在揭露黑暗時,更要引導讀者發現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夢想、奮鬥、進取、平等、自由、溫情等。二是要塑造國家形象,要觀照人類的共同命運。結合我國當下的語境,應“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通過文藝作品來宣傳中國,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增進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還要書寫人類共同的問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文藝在這些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


最後,丁教授對講座内容進行了大體的總結。


李丹教授對丁教授精彩的講座進行了簡要的回顧和概括,并表達了真摯的感謝。


在互動環節,聽衆們紛紛留言,或表達聽講座所受的啟發,或針對某個問題發表感想,或對丁老師的講授表示感謝,或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丁教授對大家的問題都一一給予了真誠、貼切的回答。最終講座在聽衆們的依依惜别聲中落下帷幕。這次講座引發了文藝學研究生對于文藝創作與現實生活之間多元關系等問題的深入探究,使我們認識到對文藝基礎理論的再挖掘、再思考的重要意義。



  

撰稿:吳蕾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