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運國:非洲史研究滞後狀态亟待改變
發布日期: 2015-12-25 作者: 浏覽次數: 616

2015-12-23 13:59:46作者:舒運國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2月22日第871期 

  從目前的發現而言,人類最早的活動出現在非洲,非洲也被公認為人類的誕生地之一,但非洲的曆史在西方文明視野裡卻屢屢遭到歪曲。

  西方勢力滲入非洲後,在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作用下,基本對非洲曆史奉行不承認主義,否認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曆史。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信誓旦旦宣稱:撒哈拉以南非洲“不是一個曆史的大陸,它既沒有顯示出變化,也沒有顯示出發展”。既然沒有曆史,又何來記載曆史的非洲史學?于是,非洲史學被西方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所封殺,在世界曆史的大家庭中,遲遲拿不到出生證。在非洲大陸獨立之前,西方出版的世界曆史幾乎不涉及非洲,1902—1910年出版的14卷《劍橋近代史》,以及後來出版的由海斯、穆恩、韋蘭編撰的《世界史》就是不承認主義的代表作。

  非洲大多數國家在1960年代獲得獨立,之後逐步建立起非洲史學科,而否認非洲存在曆史的觀點自然無法立足,但是“歐洲中心論”又代替了不承認主義,西方學者把非洲曆史視為歐洲曆史的附庸和延伸,非洲曆史再遭塗改。當然,也有非洲本土的曆史工作者和西方有良知的學者,在1960年代後,為恢複非洲曆史的原來面貌,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運用口述史料以及曆史語言學、考古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的研究手段,使非洲曆史研究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非洲曆史的長期邊緣化狀态得到很大糾正。

  中國的非洲史研究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起步較晚。新中國成立前,沒有非洲史學科,更加談不上非洲史研究。新中國成立之初,對于非洲人民反對西方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統治鬥争的曆史進行了一些介紹,但還談不上研究。1958年,北京大學楊人楩教授首開國内非洲史研究之先河。但遺憾的是,中國學術界剛剛開始的非洲史研究很快因受到“文革”的幹擾而破滅。中國真正開始對非洲史進行研究,是在“文革”結束之後。一批有志于非洲史研究的學者自願組織起來,于1981年成立了“中國非洲史研究會”,成為中國第一個以推動非洲史研究為宗旨的全國性學術團體。其後,中國的非洲史研究掀起高潮,但是研究重心仍然在政治史範疇,學者們聚焦于非洲民族解放運動、奴隸貿易、民族與部族、中非關系史等課題。艾周昌、陸庭恩主編的三卷本《非洲通史》是這一時期研究的代表作,集中了全國近30位非洲史專家經過近十年辛勤勞動的成果,代表了這一時期中國非洲史研究的最高水平。1990年代,由于種種原因,非洲史研究進入低谷。到21世紀,随着中非關系的急劇升溫,對于非洲史的研究再掀高潮,而研究領域也得到開拓,擺脫了單純政治史的研究,開始涉及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環境史、婦女史、國際關系史等諸多領域。

  直至今日,雖然我國非洲史研究獲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要承認相較于國外研究水平,我們仍處于滞後狀态。其具體表現為:第一,從國别史研究的角度看,目前中國非洲史研究隻是星星點點地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國,如埃及、尼日利亞、肯尼亞和南非等,距覆蓋非洲全部國家,尚存在很大距離。第二,從研究時段看,中國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代和現當代的少數領域,諸如西方的殖民主義統治和非洲各族的反抗、非洲國家獨立後的發展等,而對于古代史的研究偏少。即便是對于近現代史的研究,研究課題也十分散亂,低水平的重複研究時有出現。由于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偏少,閉門造車的現象依然比較普遍。第三,從研究的成果看,中國非洲史研究成果的數量少,質量更是需要提高,且不說與國際學術界研究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就是與國内世界史其他分支學科的研究水平相比,落差也十分明顯。

  非洲史研究的滞後狀态産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負面效應。一是從學科建設和發展的角度講,非洲史研究現狀對于曆史學科(尤其是世界史)發展極為不利。衆所周知,古代非洲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近代非洲則與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密切相關;現當代非洲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主力軍,為自身的複興和世界的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非洲史是世界曆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系統、深入研究非洲史是曆史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換言之,如果忽視非洲史研究,那麼世界史學科将是殘缺不全的。

  二是從現實意義上講,非洲史研究現狀無法滿足當下中非關系的急劇升溫所提出的新的要求。進入21世紀以來,在中非合作論壇機制的推動下,中非關系急劇升溫,中非雙方的交往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這種形勢的發展,需要非洲史研究人員至少要做好兩方面工作:第一,關于非洲知識的普及工作。當前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企業家、商人和其他人員進入非洲,他們迫切需要了解非洲。因此,提供包括非洲曆史的普及性知識,是非洲史研究人員應該承擔的工作。第二,服務國家對非戰略。目前中非關系已經成為中國對外關系的重要領域,中國對非政策需要學術界提供理論支撐。在這方面,非洲史研究者既具有學術優勢,也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在上述兩個方面,由于非洲史研究的滞後狀态,至今還沒有看到令人十分滿意的成果。

  毫無疑問,為了推動學術研究,為了回應時代的要求,必須采取有力措施,盡快改變非洲史研究的滞後狀态。比如,在有條件的高校曆史系,盡早在本科開設有關非洲史的選修課,培養非洲史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加快培養和加強非洲史研究隊伍。加強與國際學術界的聯系和交往,有鑒别地引進國外的前沿研究成果,縮小中國非洲史研究所存在的差距。鼓勵國内研究人員集體攻關,選擇已經有一定基礎的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争取有所突破。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對于非洲研究日益重視。社科基金較大幅度地提高了對于非洲史研究的支持力度;教育部已經把北京大學、浙江師範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的非洲研究中心作為中國高校非洲研究的基地;外交部每年發布“中非聯合研究項目”,鼓勵中非學者攜手合作,共同研究。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方支持下,學術界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非洲史研究的落後狀況一定能夠改變。

  (作者系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師範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