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人:上海是與電影有緣的城市
發布日期: 2015-06-15 作者: 浏覽次數: 516

來源: 解放日報 2015-06-14 08:19 | 作者:王紀人

  王紀人

    上海的電影傳統經過時間的洗禮,正在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據中國媒體報導,在去年第17屆舉行時,歐美媒體對中國這個唯一的A類國際電影節給予了好評:“雖然僅創立21年,但上海國際電影節比較日本電影節和韓國釜山電影節,影響力大有後來居上,問鼎亞洲之勢。”其實釜山電影節是1996年才開張的,比上海電影節晚了3年,而且是非A類國際電影節。雖然也曾辦得風生水起,但這幾屆的國際關注度已明顯趨弱。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是1985年就開始的,是國際電影節協會承認的九大A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之一。它曾經是亞洲最大的電影節,但自從上海國際電影節人氣趨旺以來,确有被趕超之勢。
    一個國際電影節辦得如何,一要看它的國際性,也就是要有相當的國際關注度和參與度,有世界各國的電影人、電影商近悅遠來;二要看它的權威性,即評委會主席和評委必須有當今國際影壇的大牌導演、演員和其他有影響力的人士擔任;三要看參映電影的質量,尤其是參賽電影中必須有多部具有高大上的水準,以保證最終的獲獎作品中有幾部能獲得國際電影界的廣泛認同,甚至可能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經典不可能每屆都有,但如果多少屆評下來竟無一部可以稱為經典,而别的電影節卻屢屢出彩,就說明選片不力或審美眼光不行,那就很值得反思了。四要看影迷的參與度。本屆電影節觀衆的踴躍指數繼續看漲,6月7日開票那天,僅10小時後,票房已超1100萬元。本屆展映片共300餘部,有官方推薦、4K修複、向大師緻敬等熱門單元和熱門影片,其中在幾大權威電影節中剛剛獲獎的影片和電影史上的裡程碑式的作品,肯定吸引大批影迷的眼球。
     即使從世界範圍來說,上海也是一座與電影很早結緣的城市。1895年法國盧米埃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館首映《火車到站》,标志了電影的誕生。不到8個月,上海徐園雜耍場就放映了此片和 《馬房失火》 等多個短片。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瑪斯在虹口建造了中國第一個影院——虹口大戲院,專門放映“西洋影戲”。據程季華主編的 《中國電影發展史》上說,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于1905年誕生于北京。1913年,張石川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電影制片公司——新民公司,與鄭正秋合作編導了中國第一部國産故事片 《難夫難妻》。1925年,全國約有175家電影公司,其中有141家雲集上海。上世紀30年代,上海影業已有“東方好萊塢”之稱。中國電影史上的許多傑作,如 《狂流》《三個摩登的女性》《漁光曲》《神女》《姊妹花》《風雲兒女》《大路》《新女性》《馬路天使》《夜半歌聲》《十字街頭》《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裡路雲和月》《萬家燈火》《小城之春》等等都出品于上海。電影史上的多數優秀導演和電影演員,也都在上海脫穎而出。通常說的1949年前電影的半壁江山在上海,其實是已經打了折扣的說法。
    上海既然有着電影史上光輝的業績和傳統,湧現過衆多傑出的堪與國際一流比美的導演演員和作品,那麼如何借每年舉辦國際電影節的東風,集聚國内外的人才和資金,拍出足以重振曆史輝煌的電影和壯大電影産業,才是電影節中最重要的議題。
   按我個人的淺見,由于上海早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就有“東方的巴黎”之稱,城市的現代化程度居于亞洲前列,它的開放程度和資本市場的發達又居于中國之首。這是上海成為中國電影之都的物質基礎和城市文明的精神前提。當時的上海電影代表作,十之八九都以都市人的人生和情感生活為題材。所以那時的電影影像與上海的市民生活是息息相關、互相呼應的。可見上海電影的創作和繁榮,是與它的鮮活的城市現代性和濃郁的都市氣息直接有關。今後對上海電影創作的定位,自當以發展城市電影為主,并把鏡頭聚焦發展中的城市和人與城市的互相塑造。這應該是三十年代上海電影黃金時代的成功之道,也是許多發達國家和電影大國的通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忽視和放棄。
      目前觀影的主體是誰?據調查,從年齡上分析,已從2009年的25.7歲,下降到21.4歲,也就是說主要是90後一代,其他年齡段所占比例銳減。從票房來看,他們似乎對《小時代》《緻青春》《中國合夥人》更感興趣。有人說,這是“無理性”和“口味捉摸不定”的人群。其實,處在成長期的年輕人令人“捉摸不定”也是情理中事。問題是電影創作者、制片方和出品人倒是要對這個主要的觀影群體好好“捉摸”一番,不要把這個票房的主要“客戶”也給弄丢了;同時也可以把目标群擴大到其他年齡段群體,以便吸引更多的觀衆。就目前的電影票房來分析,上座率并不與電影質量成正比。或者說,質量一般的“粉絲電影”、商業片可能拔得票房的頭籌,而藝術影片曲高和寡。這當然不該導緻放棄藝術片,而是可以創作複合類的兼顧藝術和商業的電影。
    電影節由于好中選優,集中了近年來各國各地區的優秀之作,所以是一次視覺上和精神上的饕餮盛宴。它體現了當今世界的多元文化和電影藝術的高水平,大大有利于提高電影從業人員和觀衆的電影文化水平。希望中國電影逐漸形成優質生産和擇優觀賞之間的良性循環,不僅追求票房的豐收,更追求美的創造和美的接受。供給創造需求,電影可能影響一代人的欣賞水平。隻有創造好的電影作品,才能培育出高水平的觀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