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曆史系的劉詠聰教授受邀來我院做學術講座
發布日期: 2016-06-09 作者: 浏覽次數: 237

2016519日星期四,來自于香港浸會大學曆史系的劉詠聰教授在我校文苑樓708會議室進行了題為《丹青中教誨兒女的母親:從中西比較視角看清代課子圖》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我院世界史教研室的裔昭印教授主持。

劉詠聰教授此次講座首要探讨了中國清代的課子圖,然後,在詳細分析中國清代課子圖的基礎上将其與同時期的西方的相似作品之間做了比較,最後,分析并闡發了東方與西方之間有關課子或育兒的畫作的異同之處。首先,劉詠聰教授說明了清人繪制課子圖的主要目的,即頌揚母教,同時也有宣揚父教的動機。随後,劉詠聰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系列的有關課子的畫作,有宣揚母教的,也有宣揚父教的,并且還有與姊教與祖母教相關的畫作,但是宣揚母教的課子圖占據絕大多數,最為著名的宣揚母教的課子圖作品有《夜紡授經圖》、《鳴機夜課圖》。這些繪于紙上的課子圖通常氣氛嚴肅,強調苦學,而繪于工藝品上的課子圖則氣氛稍顯明快,母子都更為輕松。之後,劉詠聰教授向大家展示了1819世紀的西方有關課子或育兒的油畫,從這些油畫中可以看出,在西方育兒畫作中,即便母親或孩子是手持課本的,但是卻凸顯着一種娛樂氣息在内,尤其輕松明快。最後,劉詠聰教授具體分析了中西兩種不同風格課子圖的異同,相同之處是兩者中的母親或者在紡織或者在編織,也就是說,她們都有自己的家庭生活責任,這說明不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藝術家都試圖滿足社會對女性的期待。不同之處是,中國清代課子圖強調母親對兒子日後光宗耀祖的期許,強調苦讀,而西方同時期的課子圖則藝術欣賞氣息更為濃厚,母子之間較為親密,沒有較大的距離感。

在此次講座中,劉詠聰教授以講述清代課子圖中母親教誨兒女的情景為主,分析其中蘊含的文化氣息,同時運用了中西比較視角,探究了中國課子圖文化在世界曆史上的獨特姿彩。本次講座主題鮮明,層次清晰,思考深刻,使同學們深受啟迪。講座結束以後,同學們就自己所知的中國婦女史與性别史發展趨向問題以及為何課子圖中父教情景稀少的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劉詠聰教授醍醐灌頂,為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清代的育兒文化以及學習中國婦女史與性别史都提供良好的借鑒意義,為同學們日後的學習提供了有益的啟發和積極的指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