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啟中心舉辦高端講座暨明清以來的中西交流工作坊
發布日期: 2019-11-06 作者: 浏覽次數: 59

1115日上午,一場題為徐光啟·馬相伯·大學之道三人談的高端講座暨明清以來的中西交流工作坊,在我校光啟國際學者中心順利召開。講座環節邀請著名的徐光啟、馬相伯研究專家,複旦大學宗教學系主任李天綱教授,美國Boston College副校長、伍茲神學高等研究院姜有國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現任國學院院長楊慧林教授主講。應邀嘉賓還有我院院長陳恒教授、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負責人劉耘華教授、我院文藝學碩士點帶頭人李平教授、上海市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張湛博士等,以及來自本校與兄弟高校的衆多學者、宗教界人士以及博碩士研究生總計70餘人參與了會議。陳恒教授代表光啟國際學者中心緻辭,他對幾位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緻以深厚的敬意。随後,他介紹了中心的命名淵源與發展情況,同時向與會專家發出誠摯邀請。

在講座階段,李天綱教授以馬相伯的教育思想研究為題,首先向大家展開了一場精彩的講演。在完整分析了徐光啟的身份之後,他指出徐光啟甚至超越林則徐,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而三百年後的馬相伯傳承了徐光啟中西彙通、文化交流的優良傳統并融入自己的教育實踐,力圖通過教育來真正實現文化的融通、民族的發展,這一點是我們最應該繼承的。接下來,姜有國教授以耶稣會在華高等教育史:使命與傳承為題,為大家講述耶稣會的辦學理念以及其在中國的教育實踐,并具體分析了耶稣會在華創辦的三所大學:澳門的聖保羅書院、震旦大學與天津工商大學。

演講過後,劉耘華教授對随後的對談、研讨環節進行引言。圍繞徐光啟•馬相伯•大學之道主題,劉耘華教授總結指出了一條基本線索就是圍繞着基督教或者天主教在中國蕩漾開來的信仰和知識的關系問題。陳恒教授就中梵建交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與建議,李天綱教授針對與會學者的提問,指出無論是明末的科學複興、經學複古,還是民國的文化改造,從徐光啟到馬相伯,這場曠日持久的交流與重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中國的文藝複興。各位教授與到場師生一緻認同,今天的學者和學生,有兩點必須要做到,一是返回曆史本身,給曆史以客觀評價;二是要思考如何面向未來,在新時代做出自己的新創獲。整場工作坊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