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日下午2點,我校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研究員李奭學教授《翻譯史》系列講座最後一講“中國‘龍’與西方的‘Dragon’”在文苑樓1405如期舉行,本次講座繼續圍繞耶稣會士文學翻譯展開。
李教授先對文章寫作的緣由作了介紹,他指出,關于中國“龍”的英譯問題由來已久,而促使寫成相關文章則是關于一則題為“中國人可能不是‘龍的傳人’了”的報道。其實,這種現象不是個例,諸如“鳳”和“麒麟”的外譯都和中國傳統的意義相差甚大。李教授指出,這與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有關。他還強調,“龍的翻譯”這筆賬仍要回到明末的耶稣會士去,《葡漢字典》解釋“蛟”字,和今人譯“龍”一緻,以“dragão”對之,而中國傳統向來“蛟龍”并用,故“龍”和“蛟”同。一直演變到英文中的“dragon”,給“龍”和“dragon”的翻譯問題作了一個交代。
本次講座作為系列講座的最後一講,再一次加深了大家對明末耶稣會文學的認識,同時,李教授紮實的學術功底、詳實的史料搜集和彙通多種語言的能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