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周刊
總第26期(2010.4.12 -2010.4.18)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加強服務 增進交流 院務溝通 信息共享
備忘錄
◇ 請各位老師注意:校年度歸檔工作已啟動,為進一步完備學院的檔案,煩請各位教師将自己手頭掌握的有關2009年度的學術講座、會議活動、合作項目等的文字及照片材料(盡量提供電子稿),交到文苑樓712室陳國光老師處。"陳國光"
一周志
l 我院徐時儀教授應邀參加百年敦煌文獻整理研究國際學術讨論會
4月9日至4月13日,百年敦煌文獻整理研究國際學術讨論會在杭州召開,我院徐時儀教授應邀出席會議,并作了“敦煌寫卷佛經音義俗字考探”主題報告。
l “經濟全球化與民族國家主權保護”講座
4月12日上午,中國史學會副會長、首都師範大學曆史系徐藍教授來到我院,在文苑樓708室作了題為“經濟全球化與民族國家主權保護”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我院曆史系裔昭印教授主持,我院衆多博碩士生到場聆聽。徐教授首先講解了經濟全球化的定義和過程,提出全球化浪潮是從經濟全球化開始的。接着對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做了詳細的介紹。随後,徐教授分析了全球化過程中的民族國家因素,集中探讨了民族國家的主權特性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保護和讓渡,并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問題做了深刻的解答。徐教授認為,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民族國家極力保護主權,但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必然會沖擊民族國家的主權,使其不得不放棄部分主權以赢得核心主權,以加快國家的發展。中國作為一個世界性大國,要有大氣,應自覺融入到全球化過程中去,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貢獻。徐藍教授的講座切合當前研究熱點,觀點新穎,激起了大家的濃烈興趣,現場同學發言踴躍,氣氛熱烈。
l “近代早期英國的非婚性行為、私生子與‘風習改造’”講座
4月12日下午,英國伯明翰大學曆史學博士、武漢大學曆史系教授向榮來到我院,在文苑樓708室作了題為“近代早期英國的非婚性行為、私生子與風習改造”的講座。向教授首先介紹了中世紀歐洲下層民衆的放蕩性行為,并解釋了這一現象産生的諸多原因。随後他又依據西方的統計數據,提出清教革命後英國私生子比率減少,新教國家對非婚性行為進行約束,進而得出結論——近代早期的英國出現了一場精英文化對大衆文化的改造運動。本次講座題材新穎,吸引了我院衆多博碩士生到場聆聽,現場氣氛非常熱烈,同學們就相關問題和向教授展開良好互動。
l “論明清士紳的文化權力”講座
2010年4月14日上午,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徐茂明教授為本院研究生作“論明清士紳的文化權力”學術報告。 “文化權力”是徐茂明教授建立的研究明清士紳角色的新概念,在學術界具有一定的影響。此次演講主要就“文化權力”的内涵與運作網絡進行了新的梳理,認為明清士紳的“文化權力”包含隐性的“文化力”與顯性的“文化權力”兩個層面,“文化權力”形成的機制在于社會不平等的因素,而運作網絡則包括向上維護道統,對下教化民衆。清末廢科舉之後,傳統士紳的“文化權力”開始瓦解,但隐性的“文化力”則因為現代傳媒的發展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學術報告由曆史系主任黃純豔教授主持。
l “閱讀蘇州——以明代蘇州研究為中心”講座
2010年4月14日上午,應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邀請,蘇州大學社會學院吳建華教授來我院作《閱讀蘇州——以明代蘇州研究為中心》學術報告。吳教授根據自己對明代蘇州研究的經驗,提出了“洪武模式”的概念,并将明代蘇州發展的洪武模式分為建立、調整與解體的三個階段。他還談了自己在研究中對蘇州認識的三個不同階段,從認為“蘇州是蘇州”,到“蘇州不是蘇州”,再到“蘇州還是蘇州”,以此說明蘇州有着豐富而深刻的内涵,要想真正了解認識蘇州,必須深入到大量具體的文獻資料之中,解構以往的簡單成見,形成“形神皆備”的蘇州形象。報告由中心主任唐力行教授主持。
l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編委暨專家研讨會
4月14日下午,《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編委暨專家研讨會在我校會議中心第三會議室舉行。研讨會由我校黨委副書記、學報哲社版主編黃剛教授主持。學報編輯部主任、學報哲社版執行主編王正平教授簡要彙報了《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9年的工作進展及面臨挑戰。與會編委、專家就如何提高學報哲社版的學術質量、怎樣搞好特色欄目及優勢欄目建設、提高在CSSCI來源期刊的引用率和影響因子等問題展開讨論。最後,我校校長、學報哲社版編委會主任李進教授進行總結,他肯定了本次研讨會的作用,同時對學報哲社版在我校學科建設中的作用寄予厚望。我院出席本次研讨會的編委及專家有:學報哲社版編委會副主任、副主編孫遜教授;唐力行教授、蘇智良教授、嚴耀中教授、曹旭教授、楊劍龍教授、裔昭印教授、俞鋼教授,以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曾維華教授。
l “孔子思想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講座
2010年4月14日下午,應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邀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著名先秦史專家、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晁福林教授在文苑樓二樓為我院研究生作了題為“孔子思想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學術報告。報告會由中心主任唐力行教授主持,院長蘇智良教授出席并緻辭。晁福林教授首先從大曆史視角分析了孔子家族及其生平,春秋時代社會大變革及世勢造英雄的曆史緣由以及曆代孔子被聖化、神化及其形象變遷進程。其次,具體分析了孔子“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禮”的社會規範涵義以及中庸之道的處世哲學。其三,探讨孔子“君主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哲學内涵,孔子思想對構建當代和諧社會的現實意義。
l 我院“勵志成才”系列講座——國外生活的酸甜苦辣
4月14日下午,我院在三教213室舉辦了“勵志成才”系列講座之“國外生活的酸甜苦辣”。本次講座邀請了曾參加過美國迪斯尼交流項目的何可可與曹雯婧兩位同學,與在場的師生分享其在迪斯尼為期半年的工作和生活,為意願報名參與此項目的同學解答相關問題,現場互動熱烈。通過她們對在美住宿環境、學習設施及工作情況的介紹,不僅讓同學們對美國迪斯尼交流項目有了更直觀的了解,也使更多的同學開始考慮出國實習留學,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l “研究生如何修改學位論文”講座
4月14日晚,我院周育民教授在文苑樓708室作了題為“研究生如何修改學位論文”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主要圍繞四個部分展開:第一部分是“重審題目”,周教授提出論文的主标題要準确生動,副标題應說明主标題的含義,還可以規定文章的時空範圍;第二部分是“齊整章節”,文章結構的設置有按類别、過程設置和按邏輯演繹設置兩種,博碩士文章可以将兩者結合使用;第三部分是“緒論和結論”,緒論要有中心議題,學術回顧要有問題意識,觀點可在結論中進行歸納和升華;第四部分是“清晰條理”,章的開頭需要一個導語,使文章渾然貫通而又層次分明,一節一目既是一篇相對獨立的文章,又是整篇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最後,周教授對于文章細節部分的修改提出了三點建議:一要貫通文氣,二要精煉語句,三要規範格式。本次講座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周教授用生動的語言,結合豐富實例為博碩士生修改學位論文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讓同學們受益匪淺。
l “關公:從《三國志》到《三國志演義》”講座
應我院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胡小偉研究員于4月15日(星期四)下午2:00在文苑樓708室為我院研究生做了一場專題講座,題目是《關公:從〈三國志〉到〈三國志演義〉》。胡先生講座的主要内容是在《三國志演義》成書以前上千年時間内,關羽是如何從一個普通的武将被逐漸“神化”的,從而說明吸收了有關思想内容的《三國志演義》小說是一部具有“史詩”性質的小說。胡先生的講座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民族、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除了載籍文獻的論述,還通過幻燈放映,展示了大量從海内外收羅到的碑刻、雕塑、繪畫等實物的照片以為佐證。胡先生的講座在研究生中産生了很大反響,很多同學認為,這次講座,不僅開闊了視野,對文史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也有很大的啟發。
l 我院舉辦漢語言文學96級校友座談會
4月15日下午,我院在三教209室舉辦了校友座談會。會上邀請對外漢語學院專業教師厲霁隽老師(96級漢語言文學師範本科校友)作主題為“從學生會主席到大學教師”的發言。厲老師與來自漢語言文學師範、文基、對外漢語的同學進行親切交流,她從大學生活中的體驗與感悟出發,就校園生活、課外實踐及就業方向等多個方面和同學們展開互動讨論,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為同學們的學涯和生涯進行了有益指導。
l 世界向我看,世博伴我行——2010年中國第一個數碼網絡版“上海東方女兒節”創新啟動
4月16日,中國第一個數碼網絡版“上海東方女兒節”在長甯區尚街會館舉行了别開生面的啟動儀式。上海市政協、市婦聯、文化發展基金會、市教育發展基金會、上海師範大學女子文化學院、長甯區政府領導及嘉賓為活動揭幕,并與100多名女子學院學生濟濟一堂,共度一年一度的女兒節嘉年華活動。“上海東方女兒節”是在2008年由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主辦,由上海師範大學女子文化學院和上海道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一個創新型文化交流活動。
今年的活動突出“世界向我看,世博伴我行”的全新主題,以上海都市女性為主要參與人群,以東方女子文化體驗為主要活動内容,主動融入文化世博特色、低碳環保理念、時尚互動參與、創新技術支持等新概念與新要求,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從4月16日到5月30日在上海地區首創全數字形式表達的文化節慶活動。
l 吳沛東書記、朱政副院長獲得2009年度上海師大“群衆信得過的好幹部”
在4月16日下午舉行的全校幹部廉政建設會議上,黨委宣布2009年度“群衆信得過的好幹部”,我院黨委書記吳沛東、副院長朱政獲得此殊榮。
遲到的新聞
Ø 我院宋莉華教授承擔的上海市社科規劃項目通過驗收并獲好評
日前,由我院宋莉華教授承擔的上海市社科規劃項目《近代西人所著漢文小說研究》,通過了上海市社科規劃辦的驗收,獲得良好等級。該項目最終成果為25萬字的專著《西方來華傳教士所著漢文小說研究》,這也将是第一部以傳教士所著漢文小說作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該書從文學角度對西方來華傳教士的漢文著作進行研究,以19世紀中西異質文化相互沖突與相互影響為大背景,重在探究傳教士漢文小說與中國傳統小說之間的内在關聯,考察其對中國近代文學産生的影響。對白話文運動及20世紀初小說界革命的發生,提出更符合曆史發展軌迹、更符合文學發展内在邏輯的闡釋,并提供令人信服的資料。該項研究打破了專業限制,把現有的新的語言學理論、發生學理論、曆史文化理論運用到文學研究中來,從跨學科的多維視角進行思考,進行深度、全面綜合的研究。該書部分章節發表後,獲得了較好的學術反響,如《19世紀傳教士小說的文化解讀》、《第一部傳教士中文小說的流傳與影響——米憐〈張遠兩友相論〉論略》、《從晚清到“五四”:傳教士與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萌蘖》先後發表于《文學評論》、《文學遺産》、《學術月刊》等權威期刊,并被華東師範大學海外中國學研究中心、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文貝網等專業研究網站刊登,前文還獲得第八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該項目研究引起了國内外學者的極大興趣,專家也肯定了宋教授在傳教士漢文小說研究方面的成果及學術影響。在此,謹向宋教授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