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遼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程麗紅教授應邀做客人文大講堂,為師生帶來了名為“媒介選擇與社會變遷——重新解讀清末的‘言語’文化之興”的講座。講座在文苑樓1188室舉行,由錢曉文教授主持。
講座着眼于清末時期言語傳播的特點、表現及成因,從史學的角度分析媒介選擇與社會變遷之間的關系。
程教授認為,清末言語傳播作為傳播形式的一種,其興盛程度絲毫不遜色于近代報刊,這樣的媒介現象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反映,體現出社會結構、社會關系、社會秩序的重建。言語傳播的興盛源自民衆接受的自主、傳受主體之間良好互動的形成。程麗紅教授詳細介紹了清末“言語”之興的特點:摒棄了繁缛的儀式和僵化的聽講位序、言語傳播主體講員身份的“下移”及職業化趨勢。程教授指出,社會變遷帶來了傳播的變革,傳播的變革也塑造了新的社會關系。市民社會力量壯大,躍升到鄉村人群之上,成為重要的宣講對象。公開性、參與性加強的宣講會采用面對面的傳播方式,使得傳播主體與受衆之間互動加強,由此,以公共場域為紐帶,相較平等社會關系的建立成為了可能。此外,清末言語文化的興起也帶來了民衆公共意識和自我意識的覺醒。最後,程麗紅教授指出,清末時期廣泛存在的言語場域,從内容、形式、功能、社會屬性上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對清末新舊社會結構與關系的交替發揮着無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