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由我院中國史高原學科支持、古籍所承辦的“文本•文體•文獻——宋代文史研究的對話與交鋒暨江浙滬第十六次青年學者沙龍”在文苑樓召開。人文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古籍所所長張劍光教授,古籍所戴建國教授分别緻辭。本次會議邀請了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雲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北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河北大學、河南大學等院校的三十餘名青年學者參與讨論。會議以“文本•文體•文獻——宋代文史研究的對話與交鋒”為主題,嘗試突破文史研究界限分明的藩籬,為宋代的文學與史學研究者提供一個相互對話、坦誠交流的平台。
為保障學術讨論的質量,本次會議采取分組讨論的形式,依據論文的研究内容分為兩組,每篇論文設有兩位評議人,不設總評人,以增加其他學者自由評論的時間。在兩天的時間裡,學者們通過高質量的學術評議和自由讨論,分别就文史研究範疇的差異,研究方法的融通、互補與借鑒做了深入探讨。學者們就宋代文本的形成與傳衍、文體的多元性特征、文獻的立體性認識等問題上提出了不少新見解。在最後的會議閉幕式上,學者們一緻認為與會者直言不諱、直指問題,不說虛假套話的學術風格,很好地繼承了曆屆江浙滬宋史青年沙龍的優良傳統,更為重要的是以文本、文體、文獻為依托激起了文學和史學研究者的一次次對話和交鋒,取得了良好的學術效果。大家期待出現更多的高質量的文史學術對話。
本次會議也是第十六次江浙滬宋史青年沙龍,沙龍堅持開放、自願為原則,采取學術信息分享、學術報告與評議、書評綜述等形式靈活的交流方式,追求高品質的學術讨論。自2014年9月首次在上海師範大學主辦以來,先後有江浙滬三地多所高校以及河南、武漢、南京等高校青年學者加入其中。本次會議是第十六次,參與者的範圍跨出江浙滬而更加廣泛,在宋代文史研究界的影響日益擴大。